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雙側分泌性中耳炎怎麼治?

耳朵是我們的身體當中特別重要的器官, 耳朵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功效就是聽到外界的聲音, 如果耳朵出現了問題, 聽力就有可能受損。 尤其一些耳部疾病, 更是需要大家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注意預防, 比如中耳炎等等。 那麼, 雙側分泌性中耳炎到底怎麼治療效果才是最好的呢?

(1)保守治療

①鼻腔收縮劑

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 常用藥物為麻黃素製劑、鹽酸羥甲唑啉等藥物, 但是使用此藥物要注意防止藥物依賴, 一般療程不超過1周, 若頻繁過量使用易引起藥物性鼻炎。 麻黃素類鼻腔收縮劑可升高血壓, 老年人用藥後應觀察血壓變化。

②黏液促排劑

可調節咽鼓管及鼓室內黏膜生理功能, 促進鼓室內積液排除, 改善黏膜黏液毯的清理作用, 常用藥物有:鹽酸氨溴索等藥物。

③抗生素

在急性期內, 可短期內使用敏感抗生素。

④口服糖皮質激素

對於無糖尿病等禁忌證的患者, 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等口服, 但只可作短期治療, 不宜長期使用。

⑤鼻用糖皮質激素

改善鼻腔炎症狀態, 消除炎症介質, 且相對口服糖皮質激素更為安全, 局部作用於鼻腔、鼻咽、咽鼓管, 全身副作用小。 ⑥咽鼓管吹張

可採用咽鼓管吹張器、捏鼻鼓氣法、波氏球法或導管法促使咽鼓管通暢,

還可經導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潑尼松龍, 達到通暢和引流的目的。 但應用此方法時須注意鼻腔不能有鼻涕, 不然容易將鼻涕吹入鼓室, 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2)手術治療

①鼓膜穿刺抽液

可同時作為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法, 可有效清除中耳積液, 改善中耳通氣。 必要時可重複穿刺, 或抽液後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②鼓膜切開術

適用於分泌的液體較黏稠, 鼓膜穿刺不能吸盡者。 不合作的小兒可于全麻下進行。 需要注意保護鼓室內壁黏膜, 鼓膜切開後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③鼓室置管術

適用於病情遷延不愈, 或反復發作, 頭部放療後, 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 目的是改善通氣引流, 促使咽鼓管恢復功能。 通氣管留置時間一般為3~6個月, 最長可達6個月~1年。 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 有部分患者可自行將通氣管排出於外耳道內。

④對於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

目前咽鼓管鐳射成形術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為該類患者帶來一線希望。 對於反復發作的, 病程大於3個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可採用此類方法, 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

⑤鐳射咽鼓管成形術

應用半導體鐳射、CO2光纖鐳射、KTP鐳射燈等軟管鐳射, 對咽鼓管圓枕後唇部分進行消融, 國外在近兩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其有效率達到90%以上。 球囊擴張咽鼓管成形術:應用球囊置入咽鼓管咽口, 對咽鼓管軟骨部進行擴張, 提高咽鼓管軟骨部開放功能, 達到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⑥懷疑鼓峽阻塞、鼓竇入口有肉芽組織阻塞的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考慮單純乳突切開術及鼓室探查手術, 同時行鼓膜置管術。 對將要發生粘連性中耳炎及內陷囊袋者,

應該儘早進行手術治療, 以防止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