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龍州線蕨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Lónɡ Zhōu Xiàn Jué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龍州線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20-45cm。 根莖橫生, 被深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 葉遠生, 近二型;葉柄長約20cm, 光滑;葉片紙質, 兩面光滑, 長橢圓形, 長20-25cm, 寬約8cm, 先端呈尾狀, 羽狀分裂;羽片約16對, 披針形, 長約5cm, 寬約7mm, 基部數對等長, 向上漸短, 漸尖頭, 全緣, 基部較狹而下延, 彼此分離, 唯上部數對間各有狹翅相連;側脈無, 小脈斜出成2行網眼。 孢子囊群線形, 斜出;不育葉的葉柄長達10cm;葉片較寬, 羽片寬達1cm, 中軸具狹翅。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或溪谷陰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等地。

【性味】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 主風濕骨痛;胃脘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