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聚葉虎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甘肅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Jù Yè Hǔ ěr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Fascicleleaf Rockfoil

【別名】松蒂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聚葉虎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xifraga confertifolia Engl et lrmsch.

【原形態】聚葉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 高4-10.5cm。 叢生。 莖紫紅色, 密被腺毛, 基部具較小的蓮座葉叢;葉片肉質, 橢圓形至匙狀長圓形, 長3-5mm, 寬1-1.6mm, 先端具軟骨質短尖頭, 兩面無毛或背面疏生剛毛, 邊緣具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肉質, 較密, 以中部者較大, 向上、向下漸變小, 長圓形、披針形至線形, 先端爭急尖具短尖頭, 下部者, 兩面和邊緣均具腺毛;中部以上者, 腹面無毛, 背面和邊緣具腺毛。 多歧聚傘花序,

具花2-12朵, 或單花生於莖頂;花梗被褐色腺毛;萼片卵形, 3脈於先端不匯合;花瓣黃色, 下部具橙色斑點, 近長圓形至狹卵形, 基部狹縮成爪, 3脈, 基部側脈旁具2痂體;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 卵球形至倒卵球形, 花柱2。 花、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甸和石隙。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等地。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膽三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主發熱, 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9g。

【各家論述】《甘肅中草藥手冊》:用於癰毒發燒、膽囊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