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十三年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Shí Sān Nián Huā

【英文名】root and leaf of Affined Conehead

【別名】銅色紫雲菜、銅色毛紫雲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銅毛紫雲菜的根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robilanthes aehobarbus W. W. Smith

採收和儲藏:根、葉全年均可采,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銅毛紫雲菜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 高約1m。 莖直立, 多分枝, 上部四棱形, 節膨大, 扁平, 密被棕黃色短毛, 雜有白色長柔毛, 尤以嫩枝葉毛密。 單葉對生;有柄;葉片卵圓形或卵形, 先端漸尖, 基部略不對稱, 鈍圓或心形, 邊具疏鈍鋸齒, 上面昱綠色, 下面暗紫色, 兩面被棕黃色短毛和白色長毛, 枝葉上毛如擦脫後呈藍色。 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葉狀;萼5裂;花紫色;花冠筒狀, 先端5裂, 二唇形;雄蕊4, 二強, 花絲基部有江膜質相連, 花冠內面有2行短毛。 蒴果。 有種子4顆。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較陰濕的肖邊或山坡灌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南部。

【性味】味淡;微苦;性平

【歸經】心;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肝利濕;活血散瘀。 主濕熱黃疸;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鮮葉適量, 搗汁滴眼。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葉、味淡、微苦, 性平。 有活血調經、清肝熱功能。 用於眼結膜炎, 月經不調, 產後腹痛, 黃疸型肝炎, 瘧疾, 心悸, 哮喘, 避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