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醫如何用藥治療慢性蕁麻疹病

慢性蕁麻疹的外治, 古人妙法良多:丹溪有黃瓜水調伏龍肝外治之法, 《證治準繩》有外治風癮疹百治不瘥神效方,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有“外用燒酒浸百部, 以藍布蘸酒擦之”之法。 趙炳南師古不泥, 常用四法外治本病, 均取其止癢治標作用, 而其應用又有陰陽、表裡、氣血、虛實、寒熱之分。

1.楮桃葉性味甘涼, 水劑浸浴適用於老年人血虛, 不能濡養, 皮膚乾燥, 遇風則癢者, 用楮桃葉0.5千克, 水5000毫升, 煮沸30分鐘後濾過備用, 先以藥液溻洗, 以後加以浸浴, 具有潤膚止癢的作用。

2.玉樹油辛涼芳香, 富含揮發油, 由桉葉油等組成,

具有辟穢解毒、消腫止痛、安神止癢之功, 外擦可以辛涼清解, 宣散風熱, 適合風熱侵襲、皮疹顯著瘙癢者。 本品有一定刺激性, 皮損破潰處忌用。

3.龍葵30克, 龍膽草15克, 香附15克。 水煎, 濕敷患處。 主要適用于蕁麻疹肝膽熱盛者。 熱盛生風則起風團而癢, 內服龍膽瀉肝湯, 外用則取龍葵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功, 及龍膽草清熱燥濕瀉火之能。 正如古人所言:龍葵能治痘風瘡, 遍身風癢。 香附煮汁熏浴, 令汗出五七度, 除癮疹, 止瘙癢。 三味藥合用, 有清有散, 共起瀉火息風之功。

4.槁本120克, 川椒15克, 苦參60克, 石菖蒲30克。 水煎, 外洗。 主要用於風寒濕相合所引起的蕁麻疹。 槁本辛溫祛風, 川椒辛溫殺蟲止癢。 苦參殺蟲燥濕止癢, 石菖蒲辛苦溫, 殺諸蟲,

治惡瘡疥瘙。 四味藥物合用, 辛能祛風, 溫能散寒, 苦能燥濕, 共達消疹之目的。

對於本病的預防調護, 中醫專家認為, 慢性患者雖經治癒, 近期無新生皮疹, 但為了減少復發, 最好在治癒後再服藥一階段, 這樣才能達到減少復發的目的。 在治療期間或在恢復後, 應注意飲食的禁忌, 不宜服用魚蝦、辣椒、煙酒等腥發動風和刺激食物, 避免誘發因素, 以免引起該病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