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越西川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uè Xī Chuān Mù Xiānɡ

【別名】越西木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越西川木香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lomiaea denticulata (Ling) Shih [Vladimiria Denticulata Ling]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 切片曬乾。

【原形態】越西川木香 多年生蓮座狀草本, 高約7cm。 根粗壯, 直徑達1.5cm, 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 先端有葉柄殘基。 葉互生;基生葉柄較長, 上部葉柄稍短;基生葉片較多;擴張鋪地, 葉片不分裂;莖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 長13-30cm, 寬5-12cm, 先端鈍, 基部漸窄而成葉柄, 紫紅色, 邊緣不規則分裂, 具波狀齒, 上面被毛, 下面近蒼白色, 脈上有毛。 頭狀花序多數, 通常8個集生;花序柄極短或無;總苞片5-6層;花托無托片,

冠毛近3層, 多直立;花冠紫紅色, 管理體制部極窄, 較簷部約長2倍;花藥天藍色, 基部有撕裂狀尾部。 瘦果光滑, 有棱, 具宿存冠毛。 花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3500m的山林緣草地或向陽坡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 略似雞骨, 長5-25cm, 直徑0.5-2cm。 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 有縱皺紋及縱裂溝, 並有突起的鬚根痕。 質堅硬。 斷面棕黃色, 多有偏心性放射狀紋理及油室, 皮部較薄, 形成層顏色較深。 油質較重。 氣濁, 味微苦甜而苦辣, 嚼之粘牙。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 主脘腹脅肋疼痛;泄瀉;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9g;研末, 1.5-3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