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當婆婆也要注意 別太嬌慣小孩子

我們俗話都說隔輩兒親, 就是指爺爺奶奶輩兒的特別疼愛自己的孫子輩兒, 這種現象可以說在每一個家庭裡面都能出現。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疼小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可以讓家庭更加和睦, 也可以減輕小夫妻教育孩子的壓力。 不過, 大部分的老人不是疼愛孩子, 而是在嬌慣孩子, 導致孩子在家裡特別霸道, 出去特別沒有禮貌。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老年人注意的。 那麼, 哪些行為是老人慣孩子的行為呢?

1、吃這個吃這個

寶寶只要鬧氣或是一哭, 糖果、巧克力、零食還有某些不好消化的食品就都一股腦給寶寶吃了, 較為溺愛孩子。 婆婆不大知道許多東西都是有食品添加劑的, 也不知道多吃零食對寶寶不好。 因為婆婆或是老人的愛孩子想吃什麼就給買什麼, 卻不知這樣對於寶寶並不是最好的愛護。 尤其是寶寶身體不好, 鬧病期間。

2, 奶奶來給穿衣

好多孩子5-6歲了, 都不懂自己綁鞋帶, 不會穿衣服。 婆婆老是說孩子小, 就應該幫孩子穿好。

已我家寶寶苑一墨來說, 不到2歲給她穿衣就讓她自己拿衣服, 披上, 穿袖子。 穿鞋也是自己拿過來。 讓婆婆或是老人習慣寶寶多動手, 寶寶做的不對就告訴她怎麼是對的, 慢慢寶寶就自己懂得了。 老是幫孩子穿, 孩子沒機會學習、長久下去。 寶寶就越來越不懂得學習了。

3, 跑慢點, 別摔著

婆婆經常跟寶寶說, 慢點走, 別摔著。 學會跑以後更是如此。 婆婆或是老人見寶寶跑出去怕摔倒。 好多時候就直接抱著寶寶了。

經常抱著寶寶會怎麼樣呢?會走路的孩子會老想讓大人抱著。 寶寶會形成習慣, 養成怕風險不敢前行的性格, 這樣相對容易讓孩子更加膽怯。

4、寶寶這個不用做

舉個小例子吧, 寶寶吃飯時喜歡幫媽媽拿碗, 婆婆或是老人就很怕碗會掉下來, 經常是寶寶正走向那裡, 碗就被婆婆或是老人拿過去了。

這樣的行為, 是減少了寶寶自己學習的機會, 對寶寶學習日常動作接觸物品都是有一定影響的。

5、打這個小火車

寶寶自己亂跑, 沒有看到地上的玩具小火車, 絆倒了。 婆婆或是老人看到趕快將哇哇大哭的寶寶抱起來, “打它, 都掛它不好, 絆倒我乖寶寶了, 打它……”這是教育孩子還是?

這樣的言傳身教, 會讓孩子是分不清對錯, 大些後, 很可能會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別人或者是客觀問題上。 會造成孩子不善於自我學習和判斷, 會變得自欺欺人。

建議如果家裡有老人嬌慣孩子,

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站出來和老人講道理, 別太嬌慣孩子, 否則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學壞。 如果怎麼說老人也不聽的話, 可以讓一些有權威的人士來勸老人, 比如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或者是員警等等, 畢竟老人還是比較相信這類工作者的話。 不過, 建議年輕夫妻千萬別指責謾駡老人, 畢竟老人愛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