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奶粉沖完有疙瘩正常嗎

奶粉對于嬰兒而言, 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食物, 甚至可以說是嬰兒的主要口糧, 即使是對于母乳喂養的嬰兒而言, 在斷奶之后, 也是需要給其喂養奶粉的。 但是很多父母都會發現, 沖過奶粉字后, 奶粉還有疙瘩。 那么, 奶粉沖完之后有疙瘩是因為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將對此進行介紹!

一、奶粉沖完里面有疙瘩的原因

1、奶粉質量問題:市面上的奶粉品牌琳瑯滿目, 寶媽們在選購上可能錯購了問題奶粉。

2、沖調方法:如果水太熱, 直接就沖奶粉的話就容易聚集結成疙瘩。

二、奶粉的正確沖調方法

1、提前把奶瓶整個的消毒。 寶寶每次喝奶粉后, 容易有奶粉殘留, 時間長了會滋生細菌, 因此要經常定期給奶瓶消毒,

2、把握好適宜的水溫。 奶粉里由于含益生菌等營養物質, 過燙的水會破壞這些營養物質, 因此要控制好水溫, 一般在40度左右為宜, 家長要提前喝一點試試水溫, 然后再給寶寶沖奶粉。

3、掌握好奶粉和水的比例。 在沖奶粉時, 一定要控制好奶粉和水的比例, 正常合理的是30毫升水兌1平勺奶粉。 因此在用奶粉勺子盛奶粉時不要太滿, 和勺子齊平即可。 中途要記好需要盛的奶粉, 不要忘了, 少放一勺或多放一勺都不好,

容易讓奶粉過稀或過稠。

三、如何避免沖奶粉出現疙瘩這種情況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 奶粉顆粒大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只能看奶粉企業的生產工藝水平啦), 只有奶粉含水量和蛋白質變性情況是我們能夠“掌控”的。

為避免奶粉結塊,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首先, 在拆開包裝后, 要把奶粉或其他沖調食品儲藏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下, 避免它們由于受潮而使沖調性下降。 其次, 在沖調奶粉時, 盡量避免使用溫度過高的水, 防止蛋白質變性使奶粉不易分散、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