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有些胸痛是胃鬧得

歲的張先生出現心肌梗死已經13年了, 這13年間反復出現“心絞痛”, 一發作就服用硝酸甘油, 可症狀並沒有緩解, 反而胸痛症狀一天天逐漸加重。 有時半夜胸部猛烈一陣疼, 疼得死去活來, 多次被送往醫院急救。 但是, 張先生的病因一直沒有確定。 患者多方輾轉來到火箭軍總醫院就診, 經仔細檢查詢問後, 最終發現張先生的胸痛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火箭軍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吳繼敏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食管動力紊亂, 胃內容物會經過逆蠕動先反流至食管, 引起反酸、燒心。 但某些情況下, 一部分反流物會跑到氣管中,

胸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會隨之而來。 隨著時間推移, 食道黏膜被長期刺激而引起痙攣, 產生類似於心絞痛一樣的胸痛, 易被患者混淆。 加上張先生有心梗史, 更加不易被分辨。

吳繼敏介紹, 張先生疼痛的三個細節有助於區分胃食管反流和心絞痛。 第一, 在出現第一次心絞痛時, 就像用刀刺得一樣疼, “疼法”與心絞痛的壓榨性疼痛存在一定區別。 第二, 張先生的“心絞痛”, 經常出現在飯桌上:有時吃飯時吃了一口熱菜, 胸前突然一下像絞著一樣劇烈疼痛, 而真正的心絞痛常發生在運動過程中。 第三就是活動上肢, 或一彎下腰, 胸痛就十分明顯, 嚴重時疼得連腰都直不起來;與之不同的是,

周身的任何運動都有可能誘發心絞痛。

吳繼敏提醒, 除了胸痛, 胃食管反流病還有其他症狀, 比如反酸燒心、胸悶氣短、咳嗽咳痰、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甚至高血壓等。

關於胃食管反流的預防, 吳繼敏提出了幾點建議:

1.控飲食。 要少食多餐, 每次吃飯以七八分飽為宜。 飲食過飽會引起胃內壓力增加, 導致胃氣上逆, 從而導致胃食管反流的產生。

2.忌煙酒。 抽煙會引起下食管括約肌鬆弛, 導致胃酸反流;飲酒會使食管蠕動減慢, 導致食管清除酸性物質的能力下降。

3.減肚子。 腹部脂肪過多會使腹部壓力增高, 更容易把胃裡的食物“擠”回到食管中。 大家平時可多做太極、慢跑等有氧運動。 “向心性”肥胖的患者, 可定向做仰臥起坐等針對腹肌的訓練。

4.飯後別平躺。 老年人應該注意, 飯後3個小時之內不能平躺, 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都會有賁門鬆馳的現象, 如果飽餐後立刻平躺, 易造成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晚上睡覺時, 可以適當把床頭抬高30度, 使食管呈斜坡位, 利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預防胃食管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