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手腳容易淤青
手和腳輕輕一碰會出現淤青, 這可以考慮有幾個因素, 比如過敏性紫癜會導致患者的皮膚輕輕的一碰會產生紅色或青色的, 恢復的時間還特別的慢, 而且皮膚特別容易出現淤血, 患者往往血小板會比較少, 血液的修復系統屏障也會很低, 所以功能性不強, 身體體質也會比較弱, 來看看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吧?
容易產生淤青主要是我們的凝血機制產生了問題, 這涉及三個可得因素,
1. 血管彈性缺失;
2. 血小板減少;
3. 凝血因子缺乏。
一. 淤青的產生機制
首先, 要想了解我們為什么比別人更容易淤青, 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正常淤青的產生機制。 我們的皮膚之所以會產生淤傷, 是因為受到猛烈的撞擊或突然地拉伸時, 皮下的毛細血管發生破裂或者撕裂。 血液從毛細血管漏洞滲出到皮下組織而產生淤血, 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反應, 像調色盤一樣顯示出各種顏色。
剛開始的時候, 血液中血紅蛋白使我們的皮膚變成了紅色。 在隨后的一兩天, 白細胞穿過毛細血管壁將血紅蛋白吞噬并溶酶降解, 生成紫色的亞鐵血紅素(heme), 于是淤傷開始逐漸變成藍紫色。 這之后亞鐵血紅素中的球蛋白分解成氨基酸被白細胞帶走了,
幾周后, 從毛細血管流出血液的剩下部分被酶分解成膽綠素(biliverdin), 皮膚開始變成綠色。 膽綠素再被其他的酶分解成膽紅素(bilirubin)又會變黃。 直到膽紅素被帶到肝臟進行代謝排出, 血鐵黃素的棕色又逐漸顯現出來, 直到最終它也被吸收, 結束了整個過程。 紅, 藍, 紫, 綠, 黃, 棕(簡直就是一道彩虹!)。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淤青所經歷的全部過程~
二. 正常的凝血機制
好了, 那么我們這些容易淤青的人跟其它人的區別到底在哪呢?這就要提出我們身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叫做:凝血機制。 當我們受到的沖擊時, 它會有效控制從毛細血管中流出的血液, 也就不會讓上面所提到的第二步:白細胞吞噬血紅蛋白發生,
具體來說, 凝血機制包括三個重要步驟:首先, 血管的內皮細胞會迅速收縮減少出血, 同時也會暴露特定類型的膠原纖維, 吸引血小板聚集;隨后, 血小板受到召喚, 聚集并粘附在受損位置上, 一方面形成止血栓, 堵塞裂口, 另一方面釋放因子促進血管收縮, 吸附凝血因子;最后, 凝血因子相繼被激活, 幫助形成纖維蛋白凝塊, 和血小板一起填補血管漏洞, 補洞完成。
三. 容易淤青的原因
1. 血管彈性缺失
隨著年齡的增長, 過度的日曬, 濫用化妝品或激素等都會導致我們的皮膚變薄、血管失去彈性。 可以想象, 如果是一條彈力帶, 我們很難通過拉扯和撞擊破壞掉它, 但是老化的橡筋卻可以輕易被扯斷, 失去了彈性的血管就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樣很容易會在輕微的碰撞和撕扯下產生損傷, 也降低了收縮能力, 使我們的凝血機制作用大大降低。 在營養方面, 維生素C的缺乏也會導致血管變脆, 通透性過高。 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的必需物質,
所以我們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防曬, 謹慎使用化妝品, 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激素等藥物, 也要注意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攝入。
2. 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它對于幫助血管收縮, 修復血管損傷有決定性作用。 血小板減少會讓受損的血管像漏水的管子一樣不停地向組織中滲出血液, 形成淤青。 凝血機制也無法使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變少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血小板有生成障礙, 維生素B12或者是葉酸的缺乏會導致我們的血小板生成遇到障礙。
不僅僅是營養的缺乏, 一些惡性腫瘤會造成血小板生成障礙, 不過韓劇中動不動出現的白血病等疾病在現實中出現的幾率并不高。同時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也會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并縮短血小板的壽命。第二種是血小板遭遇到了破壞,典型的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類的使用都會造成免疫性血小板破壞。所以,容易淤青的同學一定要注意檢查是否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并且不要濫用抗生素!
不過韓劇中動不動出現的白血病等疾病在現實中出現的幾率并不高。同時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也會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并縮短血小板的壽命。第二種是血小板遭遇到了破壞,典型的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類的使用都會造成免疫性血小板破壞。所以,容易淤青的同學一定要注意檢查是否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并且不要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