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飲料不是這樣喝的!4大原則讓你免患冬季“飲料病”

“飲料病”不是夏天的專利

上班族愛喝飲料, 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 只要一天不喝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長期可能被“飲料病”給盯上!夏天天氣熱,

許多人狂喝冰涼飲料和冰品消暑, 一時的快樂卻換來頭暈、全身酸痛、胃食道逆流、經痛、白帶和便秘等“飲料病”, 但這種情況只發生在夏天嗎?當然不!

麻辣鍋+冰汽水 冷熱交替傷腸胃

冬天天氣冷, 許多人愛吃火鍋或麻辣鍋祛寒, 但吃著吃著身體發熱, 又忍不住來杯冰涼飲料平衡一下, 殊不知這樣寒熱交雜的飲食模式, 反而會造成胃黏膜發炎、腫脹、胃食道逆流或胃痛, 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

以麻辣鍋為例, 湯底所用的補藥、花椒和辣椒等食藥材, 具有擴張消化道血管、促使充血和身體發熱的作用, 若吃到一半又大量喝下冰冰涼涼的汽水、紅茶、酸梅湯, 或是來一球霜淇淋、一支冰棒, 雖然嘴巴彷佛洗了“三溫暖”一樣過癮,

但消化道血管卻容易出現“急凍”的收縮反應, 不僅身體必須耗費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 腸胃也會因此頻頻鬧脾氣。

冬天喝熱飲取暖很養生?小心暗藏陷阱

除了吃火鍋配冰飲的飲食模式暗藏健康風險之外,

看似養生的熱飲也可能引發“冬日飲料病”!寒冷的冬天裡, 許多女生喜歡喝杯熱巧克力暖和身體, 但其所含的可哥鹼卻有放鬆食道括約肌的作用, 喝多了反而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 至於冬天必備的熱桂圓紅棗茶, 不用加糖煮就有甜味, 性質滋膩, 一般人適量飲用無妨, 但不能在睡前飲用, 晚上睡覺時腸胃也在休息, 吃太多滋膩的食物容易造成濕氣囤積, 隔天早上出現水腫和關節緊繃的現象。

此外,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飲用, 腸胃功能不佳或正在感冒發作期的人也要少喝一點, 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脹氣。 愛吃甜味飲食的人, 比一般人容易有慢性消化不良的困擾, 當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變差, 抵抗力也會跟著下降,

進而導致大小病不斷。

喝膩白開水!這4招喝飲料不傷身

沒有什麼東西比白開水更好!無論是夏天消暑或冬季養生, 白開水永遠是人體最好的水分來源。 如果覺得整天喝白開水太無趣, 想喝點飲料換換口味, 必須注意4個原則, 才能避免飲料病上身。

【健康喝飲料4原則】

1、飲料是extra(額外的):不能把飲料當水喝或當作白開水的替代品。

2、自己泡的比較安心:相較於市售飲料, 自己在家沖泡或熬煮的茶飲, 用水經過挑選、過濾和煮沸, 材料也是自己精挑細選, 較能顧及飲品衛生。

3、適量飲用:想喝飲料時, 每天可以自己泡1杯熱茶或熱咖啡、煮2杯豆漿、榨1杯果汁來解饞, 但每一杯飲品都不宜額外添加糖, 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

其他最好溫熱地喝。

4、飲料溫度不過低:無論是白開水或飲料, 建議飲用溫度不要低於人體體溫(約36至3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