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一吃飽就犯困,是身體不好?營養師:一般與3因素有關

相信有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每一次吃飽飯后, 都會覺得很困乏, 想要美美的睡上一覺, 不瞇上一小會兒也會很美。 特別是一些學生的表現比較突出。 有的人認為這是因為吃過飯, 小腸吸收了營養, 很舒服就想


吃飽就犯困是怎么回事?
實際上, 人體剛進食的食物先儲存在胃里, 經過胃的粗略加工, 粉碎后才送到小腸部分, 以利于小腸的吸收利用。 所以, 吃完飯小腸就會吸收營養這種猜測是不成立的。 人的身體為什么要在飽餐一頓后才想睡覺, 一般與三個因素有關。
1.腦缺血
人吃完東西后, 胃腸需要加速蠕動來消化食物, 身體血液在胃腸處相對集中, 而腦部供血則會相對減少。 腦部供氧不足, 會產生疲勞感, 所以想睡一覺。
特別是一些住校生, 早晨起床后首先要晨練, 然后是早讀, 完成后再吃早飯。 因為早飯前血液集中在四肢和腦部, 飯后有集中和胃腸,
加上早飯起得比較早, 所以吃完早飯特別想要美美的瞇上一下。 而且大部分成年人, 早上都在辛苦地工作, 而且在吃過午飯之后, 特別想睡一覺。 這段時間瞇上一會, 醒來之后精神更好。
2.血糖急劇升高
吃完食物后, 人體吸收了大量的糖, 血糖會迅速上升。 這段時間人體為了維持血糖平衡, 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保證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 胰島素抑制蛋白質分解, 促進褪黑素的形成, 使人入睡。 因此, 飯后想睡個安穩, 說是吸收營養也不無道理。

一般來說, 這種狀況下的困倦會在半小時內恢復。 因此, 飯后更適合瞇上一會兒, 午休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最合適, 如果睡得太久, 還會導致身體處于休眠狀態,

對下午的工作不利。

3.神經興奮
進食時, 食物的刺激會使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 而興奮的副交感神經則有助于我們加強消化功能, 吸收營養, 補充能量。 但同時它也會使我們的血壓下降, 心跳減慢, 體溫降低, 呼吸變慢, 從而也會感到昏昏欲睡。


進食時, 身體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被抑制, 當身體內的食欲素含量較低時, 會感到昏昏欲睡, 難以動彈;而食欲素含量高時, 身體會變得清醒而活躍。 因此, 當人體進食時, 體內血糖升高, 當血糖濃度過高時, 會抑制食欲素的分泌, 降低食欲素的含量, 這樣我們就會感到想睡了。
怎樣避免飯后犯困的發生?
不要吃得太飽
一般而言, 吃得越飽, 餐后就越不想動, 所以餐后更容易出現犯困現象。 因此, 為了防止一頓飽飯就想睡覺, 我們不能在吃飯時吃得太飽, 更不能吃得撐得停下來。 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咽, 一般早飯可吃八九分包, 晚餐可吃七八分包。
注意保持飲食平衡
特別是要注意蔬菜類食品, 應以應季新鮮蔬菜為主。
與此同時, 合理搭配一些肉食, 控制米飯(包子、饅頭、面條)的攝入量, 最好少吃或不吃甜食。

飯后鍛煉一下

吃完飯不要馬上睡覺, 或者躺在沙發上。 而且還需要適當的活動, 如打臺球、散步等, 等等比較休閑的運動。 通常在30分鐘后, 我們的身體機能才能恢復正常,

不會感到困倦。 一定要避免吃完飯睡覺, 或者躺著玩手機, 或者讓你越玩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