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疼痛時 哭聲最令人心煩

導語:有研究顯示, 對於嬰兒表示疼痛的哭泣聲, 大人的反應最大。 但作為家長要注意, 嬰兒不只是用哭泣來表現自己當前的不適狀態, 同時還會通過表情, 特別是眼睛來表現。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 嬰兒的哭鬧聲早就被列入十大“最令人不快的聲音”。 這有何科學道理呢?最近日本一檔科普節目請來著名腦科學家澤口俊之做了相關講解, 認為主要是由於嬰兒哭聲能刺激人腦中主管不快情緒的側額葉內側的“扁桃體”。

人耳對頻率在2000-5000赫茲之間的聲音最為敏感, 處於這個頻率範圍之內的噪音, 尤其會令人體感覺不快。 例如, 用手指抓黑板、用鐵勺刮不銹鋼碗底發出的刺耳聲都令人難以忍受。 嬰兒的哭鬧聲也屬於這種噪音範疇。 讓人感覺舒心的聲音則是頻率低於2000赫茲的低音, 例如小溪的潺潺流水聲。 而嬰兒的笑聲也處於這一音域, 所以聽到嬰兒的笑聲,

大人會感覺開心。

從腦科學來說, 人能感覺到聽覺帶來的愉快感或不快感, 主要是由大腦領域中位於側額葉內側的“扁桃體”控制, 另外, 處理聲音資訊的也是位於側額葉的聽覺皮層。 人體對某種聲音是否感覺不快, 取決於這兩者的相互作用。 感覺不快的程度則要看扁桃體的活動狀態。 每個人對噪音的反應都會存在個體差異, 這是由於各人的扁桃體的敏感度不同, 所以也有些人聽到嬰兒的哭鬧聲, 並不會感到太心煩意亂。



從醫學上來看, 嬰兒的哭鬧頻率會在出生後6-8周間達到頂峰, 到了3-4個月大小就會穩定下來。 有資料顯示, 在頂峰時段, 嬰兒一天的哭鬧時間平均可長達2.6小時, 因為他們既不會說也不會走, 只能通過哭鬧來表示自己的不適。 這種不適狀態大體可分為生氣、害怕、疼痛。

有研究顯示, 對於嬰兒表示疼痛的哭泣聲, 大人的反應最大。 但作為家長要注意, 嬰兒不只是用哭泣來表現自己當前的不適狀態, 同時還會通過表情, 特別是眼睛來表現。

通常來說, 嬰兒因生氣或害怕而哭泣時, 眼睛是睜開的, 因疼痛而哭泣時眼睛則是閉著的。 瞭解這一點, 對帶孩子的家長們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