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治療腦癱的方法有哪些?效果怎麼樣?

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後一個月內, 各種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 簡稱腦癱。 那麼中醫是怎麼治療腦癱, 腦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腦癱的病因病機分析:

肝腎虧虛:若肝腎精血不足則腦髓空虛, 出現癡呆、失語、失聰、失明、智力發育遲緩等症狀。 肝腎虧虛, 筋骨失養則出現肢體不自主運動、關節活動不靈、手足徐動或震顫、動作不協調等。

脾腎兩虧:若胎兒先天稟賦不足, 腎精虧虛, 後天脾胃運化功能失司, 則筋骨、肌肉失養, 可出現頭項軟弱不能抬舉、口軟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難、肌肉鬆軟無力等症狀。

肝強脾弱:肝木亢盛, 則出現肢體強直拘攣, 肢體強硬失用, 煩躁易怒。 木旺乘脾, 致使脾上更虛, 導致肌肉瘦削等症。

痰瘀阻滯:痰濕內盛, 蒙蔽清竅, 則見智力低下;病程遷延, 絡脈不通, 瘀阻腦絡, 氣血運行不暢, 腦失所養, 則毛髮枯槁、肢體運動不靈、關節僵硬。

中醫辨證論治腦癱的方法有哪些?

痰瘀互阻型的治療:小兒腦癱患者痰瘀互阻, 腦竅閉塞、肢體挽急、關節不利、動作遲緩、腳尖著地、角弓反張、語言不利、失聰失語、或四肢抽搐、行為異常、智力低下、舌淡苔膩、脈弦滑。 辯證要點為:肢體拘急、動作遲緩、腳尖著地、語言不利、 失聰失語、行為異常、舌淡苔膩、脈弦滑。 小兒腦癱中醫治療方法為活瘀化痰, 通絡開竅。

肝腎陰虛型的治療:小兒腦癱患者屬於肝腎陰虛型的,

虛風內動步態不穩、動作笨拙、手足震顫、煩躁多動、言語不清、手足痙攣、姿勢異常、肌肉瘦削、盜汗、五心煩熱、舌紅苔少或剝苔、脈細。 辯證要點:手足震顫、煩躁多動、手足痙攣、姿勢異常、肌肉瘦削、盜汗、五心煩熱、舌紅苔少或剝苔、脈細。 小兒腦癱中醫治療方法為滋養肝腎, 柔肝熄風。

肝腎虛損型的治療:小兒腦癱肝腎虛損型患者, 先天不足, 表現為智慧低下, 反應遲鈍、形體笨拙, 動作發育落後, 抬頭, 翻身, 坐、爬、立、行均明顯落後于同齡兒、張口流涎, 生齒、言語落後, 舌淡, 苔少, 脈細無力等。 其辯證要點為:反應遲鈍、形體笨拙、動作發育落後、智慧低下、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小兒腦癱中醫治療方法為滋補肝腎,

強筋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