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自殘式養生”別輕易試

所謂的“自殘式養生”近期在網上火熱, 該方法大概分九個“招式”——餓透、赤足走路、倒立、爬行、倒走、冷水浴、狂嘯、暢哭、極限疲勞等, 好像是力所能及地“自我摧殘”。 但這些看似怪異的非主流養生方法, 在專家看來要慎重嘗試。

“餓透”可能是被嘗試得最多的。 其實在我們中醫上有種“辟穀”的方法, 即一段時間內不食五穀雜糧, 以清潔身體。 這似乎和“餓透”殊途同歸。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陳延是當地的養生名家, 他告訴, 現代醫學中, “辟穀”也會被應用于一些高血脂、糖尿病、營養過剩等由進食過多引起的疾病治療。 但更多的普通人沒必要採取這種過於激進的方法, 因為進食是人體獲得身體所需營養的必備條件, 盲目“辟穀”不僅會帶來營養不良, 還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 給健康埋下隱患。 尤其是瘦子們, 更不能輕易“辟穀”。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主任醫師韋雲就提醒,

“餓”會影響人體的血糖供應, 長時間饑餓, 還會讓體質虛弱的人連肝臟也形成饑餓狀態!

至於“倒立”和“倒走”, 尤其是倒立, 聽著就怪異——倒立也能養生?其實, 倒立和倒走都屬於逆向運動方法。 一般來說, 我們日常的運動都是正向的, 身體姿態的維持、運動中動員到的肌肉, 用力的大小、順序都會形成一種“肌肉記憶”, 也就是形成動作定型。 逆向運動中, 身體平衡的維持、肌肉情況與正向運動相反, 鍛煉平衡、協調能力。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苟波教授說, 這類逆向鍛煉法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使用, 為達到健身目的, 還是主張選擇適合自己的常規鍛煉方法效果更有保障, 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選用逆向鍛煉法作為一種補充或調劑,

不可喧賓奪主。 比如, 要進行倒立鍛煉時, 一定要循序漸進, 不建議冒然進行, 在開始階段, 需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後, 然後可以平臥。 先把腳抬起, 然後再慢慢抬起臀部和腰部, 適應後, 再逐漸增加難度, 可以靠牆的頭肘倒立、頭手倒立, 雙手倒立等, 並逐漸增加時間。 還要注意姿勢的正確和呼吸的配合, 可以一天做兩三次, 每次兩三分鐘即可。 訓練時一旦出現頭暈、眼脹、頸痛等不適症狀時最好馬上停止。 韋雲則明確提醒,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嘗試, 會加重病情, 眼睛高度近視、有頸椎病的人也不能做。 ”

在“自殘式養生法”中, 爭議較大的要數“冷水浴”, 人們通常認為冷水浴和冬泳類似, 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

陳延教授肯定了這種說法, 認為沖冷水浴在短期內確實能調動“陽氣”, 提升抵抗力, 但也不能忽視其對身體的損耗作用。 比如長期冬泳的人, 年紀大了以後關節疼的症狀會比較多。

由此看來, 這些怪異的養生方法, 並非大眾之選。 如果嘗試, 也請一定注意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千萬不要讓養生變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