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肝不好 血糖會遭殃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潘清蓉

鐘先生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2年了。 近半年來, 他總覺得困乏、腹脹、尿頻。 本以為是肝病加重, 便去消化內科複查, 但他的轉氨酶、膽紅素及其他反應肝功能的指標都不錯, 而血糖值卻高達15毫摩爾/升。 因為肝炎, 他一直都注意飲食和身體鍛煉, 怎麼會患上糖尿病呢?經醫生解釋後, 他才明白, 他患上的是“肝源性糖尿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潘清蓉介紹, 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種繼發性糖尿病, 一般繼發於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肝臟是除胰腺外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糖調節器官。 當人們進食後, 過多的糖可在肝臟等組織中合成糖原貯存起來, 以免血糖濃度過高;當人體血糖低時, 肝糖原則分解成葡萄糖以補充血糖。 此外, 肝臟是一些參與血糖調節的激素(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等)作用的靶器官。 因此, 如果肝臟功能受損, 糖調節功能也會下降, 具體表現為糖耐量減低(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或糖尿病。 相關研究顯示, 大約有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減低, 20%~30%最終發展為糖尿病。

臨床中,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吃得多、飲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症狀, 而主要表現為腹脹、乏力、食欲不振等典型的肝病特徵。

有些患者雖然有口渴、多尿的症狀, 但常被歸結為使用利尿劑所致, 這種情況多見於肝硬化腹水患者。 從指標來看,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特徵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 而餐後血糖顯著升高。 一般顯示為:空腹血糖

潘清蓉表示, 如果是肝臟損傷引起糖耐量下降, 患者無需過度緊張, 隨著肝臟功能的恢復, 血糖也會逐步回歸正常。 患者應以治療肝病為主, 無需進行額外的糖尿病藥物治療, 飲食和運動干預即可。 如果肝臟損傷引起血糖明顯升高或本身有糖尿病合併肝損傷, 患者就要對肝病與糖尿病雙管齊下, 一般推薦的降糖措施是注射胰島素, 儘量不要用口服降糖藥。 因為大多數口服降糖藥都需經過肝臟代謝,

會增加肝臟負擔, 甚至加重肝病。 值得警惕的是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 所以胰島素用量要格外謹慎, 加強自我血糖監測。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與原發性糖尿病患者在飲食和運動方面的注意事項類似, 但也有特殊的一面。 肝病患者大多營養不良, 可適當放寬能量攝入, 具體情況需遵循醫囑, 合理安排膳食。 另外肝原性糖尿病患者儘量在餐後運動, 以防低血糖發生。 普通人體檢發現自己血糖升高時, 要及時告知醫生自己有無肝病史, 必要時進行相應肝功檢查, 以便醫生提供合理的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