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雷蘑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始載於《廣菌譜》。

1.《廣菌譜》:雷蕈出廣西橫州, 遇雷過即生, 須疾采之, 稍遲則腐, 或老不堪用矣。 作羹甚美, 亦如雞縱之屬, 其價並珍。

2.《吳蕈譜》:雷驚蕈一名戴沙, 一名石蕈。 二月應驚蟄節候而產, 故曰雷驚, 時東風解凍, 土鬆氣暖, 菌花如蕊, 菌質外深褐色如赭, 褶白如玉, 瑩潔可愛。

3.《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 性平。 有宣腸益氣、散熱解表, 以及抗菌等功能。

【拼音名】Léi Mó

【別名】雷菌、口蘑、青腿子、巨陡頭、大青蘑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大白樁菇和白樁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ucopaxillus giganteus(Sow.ex Fr.)Sing.[Agaricus giganteus Sow.;Clitocybe gigantea(Sow.ex Fr.)Quel.]2.Leucopaxillus candidus(Bres.)Sing.[Clitocybecandida Bres.]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在子實體幼小時採摘,

曬乾。

【性味】甘;性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解表清熱;透疹;消食;抗癆。 主感冒咳嗽;麻疹透發不暢;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肺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