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越鞠丸
【出 處】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卷三。
【組 成】蒼術、 香附、 撫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
【主 治】是行氣解鬱, 氣、血、痰、火、濕、食等鬱, 胸膈痞悶, 脘腹脹痛, 吞酸嘔吐, 飲食不化;六鬱牙齒痛, 口瘡, 或胸滿吐酸, 飲食少思;婦女思想無窮, 所欲不遂, 帶脈不約, 發為白淫。
【用 法】上藥為末, 水泛為丸, 如綠豆大。 每服6~9克, 溫水送下。 亦常用作湯劑, 水煎服。
【方 論】
1.《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也。 吳鶴皋曰:越鞠者, 發越鞠鬱之謂也。 香附開氣鬱;蒼術燥濕鬱;撫芎調血鬱;梔子解火鬱;神曲消食鬱。 陳來章曰:皆理氣也, 氣暢則郁舒矣。
2.《刪補名醫方論》:以氣為本,
3、本方為治療氣鬱乃致血、痰、火、濕、食諸鬱輕症的常用方。 氣鬱則升降不行, 運化失常, 故見胸膈痞悶, 脘腹脹痛, 噯腐吞酸, 噁心嘔吐, 飲食不消等症。 氣鬱或因血、痰、火、濕、食諸鬱所致, 而氣鬱有可導致血、痰、火、濕、食諸鬱。 因此本方著重于行氣解鬱, 使氣機通暢, 則諸郁自解。 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鬱, 以制氣鬱, 為主要藥物。
4、從臟腑來說, 涉及肝脾兩髒, 因肝藏血而主疏泄, 喜條達而惡抑鬱, 脾主運化, 喜燥惡濕, 若喜怒無常, 憂思無度則肝氣不舍, 形成氣鬱, 進而導致血郁、火鬱;飲食不節, 寒溫不適, 影響脾土則脾失健運而致食鬱, 甚者會形成濕郁、痰鬱。 所以氣、血、火三鬱多責之於肝, 食、濕、痰三鬱多責之於脾。 本方中香附行氣開鬱;川芎活血祛瘀;梔子清熱瀉火;神曲消食導滯;蒼術燥濕健脾。
5、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創立了越鞠丸以統治六郁, 方中用香附治氣, 川芎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