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刺柏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Shān Cì Bǎi

【別名】葉如針、刺人、故稱刺柏、刺松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及根皮或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採收和儲藏:根, 秋、冬季採收, 或剝取根皮;枝葉, 全年可采, 洗淨, 曬乾。

【性狀】心材含α-歐側柏酚(α-thujaplicin), β-歐側柏酚和香柏素(nootkatin)等。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麻疹高熱;濕疹;癬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外用:適量, 煎水洗。

【各家論述】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治皮膚癬症, 低熱不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