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多囊卵巢患者備孕 莫遺漏這幾件事

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生育, 遵醫囑做好幾個關鍵工作就行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生殖中心副主任、輔助生殖技術臨床負責人李予副教授

患有多囊卵巢, 還能生育嗎?不少女性有這樣的擔憂。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 “華語歌壇天王”周傑倫的妻子昆淩也是多囊卵巢患者, 照樣生娃當媽。 不過, 多囊卵巢患者若要當媽, 備孕階段大有講究。

近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生殖中心副主任、輔助生殖技術臨床負責人李予副教授指出, 多囊卵巢患者對備孕要有信心, 同時,

有幾件關鍵工作切莫遺漏。

知識點1

要有信心 絕大多數患者可生育

近幾年“多囊卵巢綜合征”成為一大“熱詞”, 讓不少女性患者苦惱又焦慮。 李予指出, 一些女性檢查發現激素六項指標較高, 不一定就是多囊卵巢綜合征, 可能是有多囊的傾向, 具體情況須由主治醫生進行診斷。

“如果患者存在肥胖、高血糖、有胰島素抵抗或血脂升高等情況, 在進行針對性治療的同時, 應積極進行鍛煉、控制飲食來減體重, 改善生化指標, 從而改善月經情況。 ”李予指出, 多囊患者最主要的不孕原因是排卵障礙, 如果鍛煉後還是月經不正常, 要到醫院檢查排卵情況。

李予表示, 多囊合併不孕患者, 如果月經不調、必須依靠藥物誘發月經, 在輸卵管沒有問題的情況下,

通過治療和調理, 患者的自然受孕幾率可以達到40%~50%。 如果有輸卵管堵塞, 可以考慮採取腹腔鏡、試管嬰兒等方式説明受孕。 “心理疏導對於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來說很重要, 臨床資料來看, 絕大多數的患者最終都是可以生育的, 要有信心。 ”

知識點2

“促排卵”有效但非萬能 全面評估很重要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常被看作是女性卵巢儲備功能的“計時器”。 一般來說, AMH值低於1.1, 意味著卵巢儲備下降, 然而李予提醒, AMH低並不意味著不能懷孕。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 不孕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促排前要明確是否有不適合促排的情況, 如男方精子品質差、女方輸卵管堵塞, 這時不建議首選做促排。

通常在進行了4到6個有效促排週期仍舊無效時, 可考慮人工授精, 最後再考慮試管嬰兒, 這是終極方案。 ”

一些女性擔心每月使用促排卵藥對身體有一定負面影響。 對此李予談到, 針對於無排卵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 在調整好月經和內分泌紊亂後, 使用促排卵藥是最有效的一線治療方式, 促排卵藥的副作用總體來說非常少。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的資料顯示, 患卵巢早衰的年輕患者, 拿到卵子移植胚胎後懷孕的機會能達到50%, 但能否順利拿到卵子、一年內有幾個月能拿到卵子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知識點3

年齡是道“坎” 超43歲成功率低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 不少高齡女性萌生了追生二孩的念頭。 李予指出,

在20餘年的輔助生殖技術發展過程中, 43歲是一道“坎”, 43歲以下女性試管嬰兒成功率在不斷提高, 然而結合歐美多地資料統計, 43歲以上女性每個週期移植胚胎的活產率僅在3%以下。

“即便內膜好、胚胎的評分好, 由於年齡的關係, 大多數胚胎的遺傳因素都不正常, 因此活產的機會非常低。 ”李予說, 如果是為追生二孩, 醫生建議女性應保持平和放鬆的心態, 順其自然。 相對來說, 43歲以上備孕二孩的女性, 因為生育力已經得到過一次“實戰考驗”, 因此, 會比備孕首胎的同齡人的成功率要稍高一些。 不過, 具體到每個人, 情況並不絕對。

如果高齡女性堅定要生育、卻反復種植失敗,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方案, 查找影響內膜生長週期長度的因素,

如子宮接受胚胎的能力, 是否有合併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或者內分泌問題, 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從子宮環境、體質的角度來總結好的胚胎種植後活產率低的原因。 如果女性的卵子數量較多, 可在第三代試管嬰兒的胚胎植入前進行染色體篩查, 挑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進行植入。

知識點4

排卵監測需“估”時間

如果是月經規律(28天)的女性, 一般是月經前14天左右排卵, 通常從月經開始的第一天計算, 第10到第12天開始監測捕捉排卵期。 李予表示, 月經週期不固定的女性誘發排卵的週期, 通過超聲監測卵泡大小, 卵泡在長至直徑10毫米以後, 成熟的機會增加, 此時每3到4天進行監測;直徑到了14毫米以上, 每1到2天進行監測。

針對試管嬰兒的促排卵, 平均是8到12天左右。 (記者李津、任珊珊 通訊員朱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