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

刮痧部位變黑怎麼回事 刮痧越黑越好嗎

刮痧後皮膚變黑是怎麼回事?我們常說刮痧後皮膚變黑是好事, 是身體內火氣和毒素排出的表現,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還是說, 我們陷入了某種誤區?

刮痧是從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 與這些療法一樣要遵循施術的四個原則:一是明確診斷;二是辨證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時因地制宜;四是補虛泄實。

刮痧部位變黑怎麼回事?刮痧不是越黑越好

刮痧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 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 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刮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

其實這是錯誤觀點, 刮痧並非愈痛愈有效, 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 其實, 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 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 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 不僅無效,

還可以造成皮肉損傷。

走出誤區:出痧顏色越深效果越好

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顏色越深, 就意味著把“邪都刮乾淨”了呢?中醫表示, 刮痧療法是在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指導下進行的, 一般是運用運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

蘸取一定的介質, 在皮膚相關部位順序重複刮拭, 使皮膚局部出痧, 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屬於一種刺激療法, 如果操作不當, 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時間掌握不當, 不但達不到治療保健的目的, 還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適。 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 一般出痧呈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了。

中醫強調, 刮痧首先要辨證施治, 相對的適應證包括感冒、發燒、中暑、腸胃病、肩周炎、頸肩背痛等部位, 而且對應不同的穴位, 部分疾病還要結合藥物治療, 因此刮痧前建議到醫院諮詢醫生。

刮痧雖好但並非人人適用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 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 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 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療法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 排除毒素等作用, 操作方便, 療效顯著。

科學認識刮痧療法的禁忌很重要,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刮痧。 儘管刮痧療法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 但也與其他任何一種療法一樣,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禁忌,

如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者應禁刮或慎刮。 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要求, 如果操作不規範就容易出現不適反應, 甚至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