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口針扎疼

生活中經常有人會出現心口疼, 那種疼的感覺像針扎一樣刺痛。 這種多是突然或是一陣一陣的發生的, 很多人覺得只是暫時的, 緩一緩應該就好了, 其實這種心口疼要引起注意, 有可能是心絞痛的病癥, 主要是由于過度勞累、情緒激動、貧血等因素造成的, 那么該怎么辦呢?

【(一)發作時的治療 】

1.休息 發作時立刻休息, 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動后癥狀即可消除。

2.藥物治療 較重的發作, 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劑。 這類藥物除擴張冠狀動脈, 降低其阻力, 增加其血流量外, 還通過對周圍血管的擴張作用, 減少靜脈回心血量, 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內壓、心排血量和血壓, 減低心臟前后負荷和心肌的需氧, 從而緩解心絞痛。

⑴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0.3~0.6mg片劑, 置于舌下含化, 使迅速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 1~2分鐘即開始起作用, 約半小時后作用消失。 對約92%的病人有效, 其中76%在3分鐘內見效。

延遲見效或完全無效時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嚴重的冠心病, 也可能所含的藥物已失效或未溶解, 如屬后者可囑病人輕輕嚼碎之繼續含化。 長期反復應用可由于產生耐藥性而效力減低, 停用10天以上, 可恢復有效。 近年還有噴霧劑和膠囊制劑可用。 不良作用有頭昏、頭脹痛、頭部跳動感、面紅、心悸等, 偶有血壓下降, 因此第一次用藥時, 病人宜取平臥位, 必要時吸氧。

⑵二硝酸異山梨醇(isosorbidedinitrate, 消心痛):可用5~10mg, 舌下含化, 2~5分鐘見效, 作用維持2~3小時。 或用噴霧劑噴入口腔, 每次1.25mg, 1分鐘見效。

⑶亞硝酸異戊酯(anylnitrite):為極易氣化的液體, 盛于小安瓿內, 每安瓿0.2ml, 用時以手帕包裹敲碎, 立即蓋于鼻部吸入。 作用快而短, 約10~15秒內開始, 幾分鐘即消失。 本藥作用與硝酸甘油相同,

其降低血壓的作用更明顯, 宜慎用。 同類制劑還有亞硝酸辛酯(octylnitrite)。

在應用上述藥物的同時, 可考慮用鎮靜藥。

【(二)緩解期的治療 】

宜盡量避免各種確知足以誘致發作的因素。 調節飲食, 特別是一次進食不應過飽;禁絕煙酒。 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

但以不致發生疼痛癥狀為度;一般不需臥床休息。 在初次發作(初發型)或發作加多、加重(惡化型), 或臥位型、變異型、中間綜合征、梗塞后心絞痛等, 疑為心肌梗塞前奏的病人, 應予休息一段時間。

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絞痛藥物, 以防心絞痛發作, 可單獨選用、交替應用或聯合應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藥物。 1.硝酸酯制劑

⑴硝酸異山梨醇:口服二硝酸異山利醇3次/d, 每次5~10mg;服后半小時起作用, 持續3~5小時。 單硝酸異山梨醇(isosorbidemononitrate)20mg, 2次/d。

⑵四硝酸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tetranitrate):口服3~4次/d, 每次10~30mg;服后1~1?小時起作用, 持續4~5小時。

⑶長效硝酸甘油制劑:服用長效片劑使硝酸甘油持續而緩慢釋放, 口服后半小時起作用, 持續可達8~12小時, 可每8小時服1次,

每次2.5mg。 用2%硝酸甘油軟膏或膜片制劑(含5~10mg)涂或貼在胸前或上壁皮膚, 作用可能維持12~24h。

2.β受體阻滯劑(β阻滯劑)具有阻斷擬交感胺類對心率和心收縮力受體的刺激作用, 減慢心率, 降低血壓, 減低心肌收縮力和氧耗量, 從而緩解心絞痛的發作。 此外, 還減低運動時血流動力的反應, 使在同一運動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減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區小動脈(阻力血管)縮小, 從而使更多的血液通過極度擴張的側支循環(輸送血管)流入缺血區。 用量要大。 不良作用有心室噴血時間延長和心臟容積增加, 這是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 但其使心肌氧耗量減少的作用遠超過其不良作用。 常用制劑有:①普萘洛爾(propranolol)3~4次/d, 每次10mg, 逐步增加劑量,

用到100~200mg/d。 ②氧烯洛爾(oxprenolol)3次/d, 每次20~40mg。 ③阿普洛爾(alprenolol)3次/d, 每次25~50mg。 ④吲哚洛爾(pindolol)3次/d, 每次5mg, 逐步增至60mg/d。 ⑤索他洛爾(sotalol)3次/d, 每次20mg, 逐步增至每日240mg。 ⑥美托洛爾(metoprolol)50~100mg2次/d。 ⑦阿替洛爾(atenolol), 25~75mg2次/d。 ⑧醋丁洛爾(acebutolol)200~400mg/d。 ⑨納多洛爾(nadolol)40~80mg1次/d等。

β阻滯劑可與硝酸酯合用, 但要注意:①β阻滯劑與硝酸酯有協同作用, 因而劑量應偏小, 開始劑量尤其要注意減小, 以免引起體位性血壓等不良反應;②停用β阻滯劑時應逐步減量, 如突然停用誘發心肌梗塞的可能;③心功能不全, 支氣管哮喘以及心動過緩者不宜用。 其減慢心律的副作用, 限制了劑量的加大。

3.鈣通道阻滯劑本類藥物抑制鈣離子進入細胞內,也抑制心肌細胞興奮-收縮耦聯中鈣離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心肌氧耗;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內膜下心肌的血供;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動脈壓,減輕心臟負荷;還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環。常用制劑有:①維拉帕米(verapamil)80~120mg3次/d,緩釋劑240~48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心動過緩、PR間期延長、血壓下降等。②硝苯地平(nifedipine)10~20mg3次/d,亦可舌下含用;緩釋劑30~8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痛、頭暈、乏力、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③地爾硫卓(diltiazem)30~90mg3次/d,緩釋劑90~36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痛、頭暈、失眠等。新的制劑有尼卡地平(nicardipine)10~20mg3次/d,尼索地平(nisoldipine)20mg2次/d,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d,非洛地平(felodipine)5~20mg1次/d,芐普地爾(bepridil)200~400mg1次/d等。

治療變異型心絞痛以鈣通道阻滯劑的療效最好。本類藥可與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與β阻滯劑同服,但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與β阻滯劑合用時則有過度抑制心臟的危險。停用本類藥時也宜逐漸減量然后停服,以免發生冠狀動脈痙攣。

4.冠狀動脈擴張劑能擴張冠狀動脈的血管擴張劑,從理論上說將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緩解心絞痛。但由于冠心病時冠狀動脈病變情況復雜,有些血管擴張劑如雙嘧達莫,可能擴張無病變或輕度病變的動脈較擴張重度病變的動脈遠為顯著,減少側支循環的血流量,引起所謂“冠狀動脈竊血”,增加了正常心肌的供血量,使缺血心肌的供血量反而更減少,因而不再用于治療心絞痛。目前仍用的有:①嗎多明(molsidomine)1~2mg2~3次/d,不良反應有頭痛、面紅、胃腸道不適等。②胺碘酮(amiodarone)100~200mg3次/d,也用于治療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藥疹、角膜色素沉著、心動過緩、甲狀腺功能障礙等。③乙氧黃酮(efloxate)30~60mg2~3次/d。④卡波羅孟(carbocromen)75~150mg3次/d。⑤奧昔非君(oxyfedrine)8~16mg3~4次/d。⑥氨茶堿100~200mg3~4次/d。⑦罌粟堿30~60mg3次/d等。

【(三)中醫中藥治療根據祖國醫學辯證論治采用治標和治本兩法】治標,主要在疼痛期應用,以“通”為主,有活血、化瘀、理氣、通陽、化痰等法;治本,一般在緩解期應用,以調整陰陽、臟腑、氣血為主、有補陽、滋陰、補氣血、調理臟腑等法。其中以“活血化瘀”法(常用丹參、紅花、川芎、蒲黃、郁金等)和“芳香溫通”法(常用蘇合香丸、蘇冰滴丸、寬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最為常用。此外,針刺或穴位按摩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四)其他治療】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羥乙基淀粉注射液,250~500ml/d,靜脈滴注14~30天為一療程,作用為改善微循環的灌流,可用于心絞痛的頻繁發作。抗凝劑如肝素、溶血栓藥和抗血小板藥可用于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高壓氧治療增加全身的氧供應,可使頑固的心絞痛得到改善,但療效不易鞏固。體外反搏治療可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供,也可考慮應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療心絞痛的同時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黃類制劑。

3.鈣通道阻滯劑本類藥物抑制鈣離子進入細胞內,也抑制心肌細胞興奮-收縮耦聯中鈣離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心肌氧耗;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內膜下心肌的血供;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動脈壓,減輕心臟負荷;還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環。常用制劑有:①維拉帕米(verapamil)80~120mg3次/d,緩釋劑240~48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心動過緩、PR間期延長、血壓下降等。②硝苯地平(nifedipine)10~20mg3次/d,亦可舌下含用;緩釋劑30~8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痛、頭暈、乏力、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③地爾硫卓(diltiazem)30~90mg3次/d,緩釋劑90~360mg1次/d。不良作用有頭痛、頭暈、失眠等。新的制劑有尼卡地平(nicardipine)10~20mg3次/d,尼索地平(nisoldipine)20mg2次/d,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d,非洛地平(felodipine)5~20mg1次/d,芐普地爾(bepridil)200~400mg1次/d等。

治療變異型心絞痛以鈣通道阻滯劑的療效最好。本類藥可與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與β阻滯劑同服,但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與β阻滯劑合用時則有過度抑制心臟的危險。停用本類藥時也宜逐漸減量然后停服,以免發生冠狀動脈痙攣。

4.冠狀動脈擴張劑能擴張冠狀動脈的血管擴張劑,從理論上說將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緩解心絞痛。但由于冠心病時冠狀動脈病變情況復雜,有些血管擴張劑如雙嘧達莫,可能擴張無病變或輕度病變的動脈較擴張重度病變的動脈遠為顯著,減少側支循環的血流量,引起所謂“冠狀動脈竊血”,增加了正常心肌的供血量,使缺血心肌的供血量反而更減少,因而不再用于治療心絞痛。目前仍用的有:①嗎多明(molsidomine)1~2mg2~3次/d,不良反應有頭痛、面紅、胃腸道不適等。②胺碘酮(amiodarone)100~200mg3次/d,也用于治療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藥疹、角膜色素沉著、心動過緩、甲狀腺功能障礙等。③乙氧黃酮(efloxate)30~60mg2~3次/d。④卡波羅孟(carbocromen)75~150mg3次/d。⑤奧昔非君(oxyfedrine)8~16mg3~4次/d。⑥氨茶堿100~200mg3~4次/d。⑦罌粟堿30~60mg3次/d等。

【(三)中醫中藥治療根據祖國醫學辯證論治采用治標和治本兩法】治標,主要在疼痛期應用,以“通”為主,有活血、化瘀、理氣、通陽、化痰等法;治本,一般在緩解期應用,以調整陰陽、臟腑、氣血為主、有補陽、滋陰、補氣血、調理臟腑等法。其中以“活血化瘀”法(常用丹參、紅花、川芎、蒲黃、郁金等)和“芳香溫通”法(常用蘇合香丸、蘇冰滴丸、寬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最為常用。此外,針刺或穴位按摩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四)其他治療】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羥乙基淀粉注射液,250~500ml/d,靜脈滴注14~30天為一療程,作用為改善微循環的灌流,可用于心絞痛的頻繁發作。抗凝劑如肝素、溶血栓藥和抗血小板藥可用于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高壓氧治療增加全身的氧供應,可使頑固的心絞痛得到改善,但療效不易鞏固。體外反搏治療可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供,也可考慮應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療心絞痛的同時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黃類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