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專家:不能過度依靠基本養老保險

日前,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在接受採訪時說, 養老保險領域的社會共識就是要依靠多支柱的模式, 單純依靠國家解決養老問題不太現實。 目前, 我國第一支柱差強人意, 第二支柱規模太小, 第三支柱幾乎還是空白。

專家:不能過度依靠基本養老保險

所 謂多支柱養老模式, 是指國務院在1991年發佈的《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的, 要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 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因此, 基本養老保險是第一支柱,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可以理解為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依照現有情況來 看, 一般談到養老制度, 基本上是指國家強制的基本養老保險, 像企業年金、個人帳戶等第二三支柱, 確實發展不足。 而過度依靠基本養老保險這一支柱, 已經形成 了較大的“崩盤風險”, 不少學者認為“不能單純依靠國家養老”, 總體上是靠譜的。

當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實是指“大統籌、小帳戶”模 式。 養老金分為兩塊,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 個人帳戶養老金比較好理解, 退休前按照工資的8%強行繳納, 單位繳納12%, 退休後按照計發月數 發放。 而基礎養老金的演算法比較複雜, 養老保險有代際財富強制分配的特點。

事實證明, 現在對退休者發放的養老金, 相當一部分來自工作者與年輕人當期繳納的社 保費, 如果收取的費用不夠發放, 就會導致養老金支付壓力。 資料統計, 最近幾年, 養老保險基金每年都形成當期缺口, 而且呈現越來越大的形勢, 去年發佈的《中 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也提出, 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累計記帳額(即“空賬”)達到4.7萬億元, 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 結餘額只有3.5萬億元, 即使把所有結餘資金都用於填補個人帳戶, 仍然會有1萬多億元的差額。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關心一個問題, 當自己退休的時候, 養老金還能足額發放嗎?這種焦慮感恰恰說明了當前基本養老保險的缺陷。 因為,

“大統籌”就類似 於現收現支的社會養老模式, 當期的支出來自於當期的繳納, 所有的父母由所有的子女養, 年輕人和工作者賺錢, 是為了補貼退休者, 等自己退休以後, 再等待下一 代年輕人和工作者的補貼, 這是用強制性手段把財富往上一代轉移, 很容易導致較低生育率和延遲退休, 最終有可能玩不下去。 而宣導以人養老、家庭養老模式, 實 際上是讓老人們在保持平均生活水準的同時, 把財富和資源往下一代轉移, 從而使得薪火相傳、綿綿不絕, 這就是第三支柱的養老模式。

現在的問題 是, 不同支柱之間是互相擠壓的。 個人養老模式類似於“個人帳戶制”, 人們可以自主選擇商業保險, 或把錢換成資產等退休後花。 而“大統籌、小帳戶”的模式 裡,

個人雖然也有帳戶, 但屬於“名義個人帳戶”, 可以看見裡面的數位變動, 卻無法用來提現和兌付, 這筆錢動不了, 人們很難就有餘錢去購買商業保險等。 想要 發展多支柱養老模式, 關鍵就要對基本養老保險開刀。 從世界經驗來看, 現有社保模式主要有三種, 現收現支、名義個人帳戶制和個人帳戶制, 後兩種被證明為具有 可持續性的社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