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葉子的病害圖片
伴隨著果樹冠徑提升, 桃樹葉部病蟲害的產生也持續上升發展趨勢, 產生在桃樹葉部病蟲害有10種之多, 普遍的桃葉病蟲害有:果樹縮葉病、果樹念珠菌性破孔病、果樹細菌感染破孔病等。 現將這種病蟲害的病癥及預防技術性詳細介紹以下。
1、果樹縮葉病
1.1病癥
春天葉子剛從芽鱗抽出來時即呈現病癥。 病發前期主要表現為病葉增厚發脹, 打卷形變, 色調泛紅;伴隨著病葉慢慢進行, 打卷及發皺的水平也隨著加劇, 致全葉呈波浪紋狀凸凹, 比較嚴重時葉子徹底形變。 病葉顯著腫脹肥厚型, 色澤變脆, 呈淺黃色至淡褐色;春末夏初, 病葉表層長出一層灰白粉末狀物, 為病原菌的子囊層;最終病葉變褐、枯焦、掉下來。 枯葉后, 腋芽出芽抽出來的新芽已不被害。
嫩梢被害后, 病梢呈淺綠色或淡黃色, 較一切正常的枝干節位短而稍為粗腫, 葉子散生, 比較嚴重受害人常枯萎。
花及幼果被害, 花朵肥厚拉長, 大多數掉下來;未掉下來的病果, 生長發育不勻, 有小塊突起斑, 淡黃色至淡褐色, 果面常開裂。 被害花、果易掉下來。
1.2病源及病發規律性
病源為子囊菌畸型外囊菌, 關鍵傷害葉子, 也可傷害嫩梢、花和幼果。 病原菌以子囊孢子或芽胞子在桃芽魚鱗表面或芽鱗空隙中過冬。
桃縮葉病的產生傷害與初春氣侯情況密切相關。 初春桃芽萌芽時如平均氣溫較低(10℃~16℃), 持續時間長, 環境濕度大, 病蟲害產生較重;溫度在21℃以上時, 病蟲害則終止發展趨勢。 初春超低溫多雨的地域或年代, 桃縮葉病病發較重;初春溫暖旱災則病發偏輕。 病蟲害一般從4月上中旬剛開始產生, 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為病發成熟期, 6月氣候變暖后, 病發慢慢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