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花葉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Huā Yè Zi

【英文名】Smallflower Paphiopedilum

【別名】斑葉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硬葉兜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Tang et Wa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曬乾。

【原形態】硬葉兜蘭, 多年生草本, 高20-30cm。 根狀莖延伸;根粗而長, 葉4-5片, 長圓狀舌形, 較小, 長5-9cm, 寬.5-2cm, 先端鈍或渾圓, 基部相互套疊成鞘狀, 質地堅硬, 平展, 兩面有花斑紋。 花葶直立, 長25-30cm, 密被褐色糙伏毛, 僅具1花;花完全開放後甚大, 直徑可達7-8cm;萼片卵形或寬卵形, 花瓣近圓形, 均為黃色間以紫色斑紋;唇瓣呈橢圓狀卵形的兜狀, 長約5cm, 寬約4cm, 粉紅色, 內面基部具白色長柔毛;退化雄蕊1, 橢圓形, 長約1cm, 黃色, 有紫色斑紋, 雄蕊2, 黃色。 花期2-3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石山岩縫、荒坡、路旁雜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涼

【歸經】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透疹;清心安神。 主麻疹;肺炎;心煩失眠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

有清熱解毒, 補腦安神的功能。 用於麻疹、肺炎、神經衰弱。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