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別老催孩子“快點”

快節奏的生活讓家長們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也越來越急, 盲目追求短期效果。 從懷孕就張羅選擇幼稚園、購買學區房, 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各類滿滿當當的安排讓不少孩子一大早睡眼惺忪地爬出被窩, 就被催促著“趕快吃飯”、“走快點”, 有的孩子甚至七八歲就被送到國外去讀書……事實上, 這樣未必能養出好孩子。

家長急功近利, 過分關注結果, 不給孩子自我探索和體驗的機會, 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使孩子缺乏主動性, 對家長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家長的催促打亂了孩子的節奏, 讓孩子易煩躁、耐性差,

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喜歡用“又快又好”的標準要求孩子, 孩子總達不到, 會自卑。 有的家長由於自身焦慮, 總是催促孩子, 在潛移默化中, 孩子也可能變成像家長那樣焦慮的人。

“慢養”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讓他成為他自己, 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 不盲目攀比。 具體來說,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調整:

放慢節奏, 按孩子的節奏來。 比如, 孩子想用積木搭城堡, 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搭成, 家長不要催他, 更不要越俎代庖,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探索, 即使不能成功, 也會有收穫, 在不斷的嘗試中體驗到積木的奇妙和遊戲的快樂。

別把“快點”掛嘴邊。 平時不要總催促孩子, 老指責“你怎麼這麼磨蹭”等。

要坦然接納孩子的慢速度, 成人和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心理節奏都不同, 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

別刻意提前教知識。 “搶跑”不一定能跑到最後, 可適當引導, 讓孩子自己發現真正喜歡的東西。

別總批評孩子或與別的孩子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獨特的花, 都有自己的花期, 家長要做的, 就是尊重個性差異, 讓他享受到雨露陽光的滋潤, 然後靜待花開。

別怕孩子走彎路。 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可急於求成, 替孩子人為剪裁出一條捷徑。 有些彎路, 必須要孩子自己去走。 有的家長看見孩子犯錯誤就迫不及待地指出, 想要孩子馬上糾正。 孩子還沒弄明白錯在哪裡, 家長就急著向他灌輸正確做法。

留些時間給孩子, 讓他自己學會反省、觀察、思考和比較, 在思考中反思得失。 自悟自省比強制的灌輸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