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黃芪過敏症狀

黃芪是一味非常普通的藥材, 在很多補氣養血的中藥藥方當中都非常常見。 但是, 大家如果要服用黃芪的話, 必須要注意黃芪的用量。 適量的黃芪可以起到治病的效果, 但服用過量的黃芪就容易使人體出現過敏反應, 不僅發揮不了藥效, 還會有很大的副作用。 那麼, 黃芪過敏的症狀到底都有哪些呢?

身體不適

過量服用黃芪可能引起頭暈、胸悶、失眠、肢體疼痛等症狀。

過敏反應

部分人群對黃芪或黃芪製品有過敏反應, 可引起皮疹, 瘙癢等過敏症狀, 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休克。

這種情況最好是及時停用黃芪, 同時, 可以用抗過敏藥物治療試試, 一定要堅持按時用藥, 多喝水,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複查即可。

黃芪的作用與功效

補氣升陽

黃芪甘溫, 入脾經, 為補益脾氣之要藥。 多用於治療脾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 因其長於升陽舉陷,

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所致中氣下陷引起的脫肛、內臟下垂等症。 此外, 黃芪入肺經, 同時又能補益肺氣, 可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導致的咳嗽無力、氣短喘促、咳痰清晰、聲音低懶等症狀。

固表止汗

黃芪能補肺脾之氣, 益衛固表以止汗, 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收斂止汗的藥物同用, 來治療脾肺氣虛、衛氣不固所致的表虛自汗。

利水消腫

脾臟主運化水濕, 脾氣虛、則運化不力, 黃芪既能補脾益氣治本, 又能利尿消腫治標, 是治療氣血水腫的重要藥物之一。

生津養血

黃芪本身具有養血的功效, 而且通過補氣的作用又有助於生血, 因此黃芪也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萎黃及氣血兩虛證。

行滯通痹

黃芪機能補氣以行血, 補氣以通痹。 對於痹症、中風後遺症、因氣虛血滯、肌膚、筋脈失養,

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 常用黃芪進行治療。

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黃芪以其補氣養血的功效, 能使正氣旺盛, 對於瘡瘍潰破後, 久不收口等, 可收托毒排膿, 生肌斂瘡之效。

抗腫瘤

黃芪中有效成分黃芪多糖與抗腫瘤藥物合用有增效減毒之功,

即增強抗癌效果, 減輕副作用。

抗輻射

黃芪有抗輻射的作用, 並且對造血和免疫系統有保護作用, 促進造血幹細胞的分化和增殖。

保肝

黃芪對肝臟損害引起的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 並能預防肝糖原減少, 促進肝臟蛋白更新。 可幫助慢性乙肝病人恢復免疫功能, 提高清楚病毒或者抑制病毒擴散的能力。

強心

黃芪具有強心作用, 可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 輸出量增加, 對中毒或疲勞衰竭及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 此外, 對於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 黃芪還可以通過增強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 並增強心肌細胞產生干擾素及促誘生干擾素作用。

調節血壓

黃芪對血壓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 其升壓作用可以使血壓稍微上升且保持穩定;其降壓機制主要是直接作用外周血管, 可通過擴張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來達到降壓的目的。

調節血糖

黃芪可降低葡萄糖及腎上腺素引發血糖升高的血糖水準, 而對苯乙雙胍及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作用。

抗疲勞

黃芪含有糖類、葉酸和多種氨基酸等成分, 它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 所以能提精神, 抗疲勞。

防癌

黃芪含有微量元素硒, 硒是癌症的天敵, 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增強免疫

黃芪能對抗免疫抑制劑的作用, 對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 網狀內皮系統, 外體系統均有增強其功能的作用, 對某些免疫細胞因數有誘生作用,

並有誘生干擾素、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 對多種免疫因素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抗菌

對痢疾、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A, B, C及金黃色、檸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注意事項

1、脾胃氣虛者:黃芪入肺、脾二經, 可補益脾氣, 適宜於平日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於脾虛不運化水濕導致的水腫尿少的人群服用。

2、表虛自汗者:黃芪可以益衛固表自汗,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的表虛不固、氣虛自汗的人群。

3、氣血兩虛者:黃芪可以養血、補氣同時又能行血,適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的患者,及血虛不能濡養筋脈引起的痹症、中風後遺症、肌膚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的人群。

4、瘡瘍難潰、久潰不斂者:黃芪可以托毒排膿,生肌斂瘡,適宜於瘡瘍中期,正虛毒甚,不能潰破及體虛久潰不能收斂的患者。

5、體質虛弱、容易感到疲勞人群:黃芪有較好的補益作用,特別適宜於體質虛弱,經常感冒的人群用來提高機體免疫,增強體抗力、消除疲勞等。

6、臟器下垂者:黃芪能補益脾氣,善於升陽舉陷,適用於中氣下陷引起脫肛、子宮下垂及內臟下垂的人群。

1、黃芪既會加重上火的症狀,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無汗、食積內停、熱毒熾盛者均不宜用。

2、陰虛者不宜食用。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

3、濕熱者不宜食用。濕熱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

孕婦慎食。

黃芪是補氣的中藥,在懷孕後期,不能食用黃芪,因屬於補氣之物,如果在後期還吃黃芪會造成胎兒過大,不利於生產。

嬰幼兒不宜食用。

小兒體內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不宜擅自亂補,尤其是藥性偏溫的黃芪。

黃芪+大棗:補益氣血

黃芪+人參:補肺益脾

黃芪+防風:祛風解表

黃芪+當歸:補氣生血

2、表虛自汗者:黃芪可以益衛固表自汗,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的表虛不固、氣虛自汗的人群。

3、氣血兩虛者:黃芪可以養血、補氣同時又能行血,適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的患者,及血虛不能濡養筋脈引起的痹症、中風後遺症、肌膚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的人群。

4、瘡瘍難潰、久潰不斂者:黃芪可以托毒排膿,生肌斂瘡,適宜於瘡瘍中期,正虛毒甚,不能潰破及體虛久潰不能收斂的患者。

5、體質虛弱、容易感到疲勞人群:黃芪有較好的補益作用,特別適宜於體質虛弱,經常感冒的人群用來提高機體免疫,增強體抗力、消除疲勞等。

6、臟器下垂者:黃芪能補益脾氣,善於升陽舉陷,適用於中氣下陷引起脫肛、子宮下垂及內臟下垂的人群。

1、黃芪既會加重上火的症狀,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無汗、食積內停、熱毒熾盛者均不宜用。

2、陰虛者不宜食用。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

3、濕熱者不宜食用。濕熱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

孕婦慎食。

黃芪是補氣的中藥,在懷孕後期,不能食用黃芪,因屬於補氣之物,如果在後期還吃黃芪會造成胎兒過大,不利於生產。

嬰幼兒不宜食用。

小兒體內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不宜擅自亂補,尤其是藥性偏溫的黃芪。

黃芪+大棗:補益氣血

黃芪+人參:補肺益脾

黃芪+防風:祛風解表

黃芪+當歸:補氣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