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糙葉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āo Yè Shù P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a Thunb.]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剝取, 曬乾。

【原形態】落葉喬木,

高可達20m。 樹皮黃褐色, 有灰斑與皺紋, 老時縱裂;幼枝被貼生的毛。 葉互生;葉柄長7-13mm, 被貼生的毛;托葉線形;葉片卵形或狹卵形, 長5-13cm, 寬3-6cm,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或闊楔形, 葉緣基部以上有單鋸齒, 兩面均有糙伏毛, 基部葉脈3條, 側脈先端直達鋸齒緣。 雌雄同株;雄花成聚傘狀, 傘房花序生於新枝基部的葉腋;雌花單生於新枝上部的葉腋, 有梗;花被5裂, 宿存;雄蕊與花被片同數;子房被毛, 1室, 柱頭2。 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 直徑約8-10mm, 被平伏硬毛;果柄較葉柄短。 花期5-7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河邊, 常與樸樹、櫟樹等混生。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東、西南及山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槽狀。 表面黃褐色, 有灰色斑及皺紋,

老樹幹皮可見縱裂紋;內面黃白色, 纖維性較強。 氣微, 味淡。

【功能主治】。 主腰肌勞損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2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