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獨家丨碧生源最近麻煩大了!看看他們這些畸形行銷!!

自稱“草本健康的中國袋泡茶領導品牌, 減肥茶第一品牌”的碧生源, 最近因被疑行賄以加速獲得保健食品批號捲入風波。

健康時報記者查詢發現, 碧生源多年來屢次違反保健食品法律規定, 飽受詬病。

“藍帽子”背後疑存灰色生意

據中國法院網(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唯一權威法律新聞網站)報導,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監管司原司長童敏10年有期徒刑, 並處罰金50萬元。

其中, 就涉及碧生源旗下三款茶產品保健食品審批。

2009年, 童敏與時任中國保健品協會副會長趙某結識。

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 由趙某擔任董事長的公司先後向國家食藥監局提交碧生源牌清源茶、碧生源牌潤元茶、碧生源牌思悅顆粒的申報材料。 趙某向童敏提出對申報產品加快審批速度, 童敏答應盡力幫忙。

碧生源牌潤元茶在網路藥店已下架。 健康時報記者牛巨集超/攝

彼時, 童敏正擔任國家食藥監局食品許可司司長、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司長。 就在這期間, 2011年上半年, 童敏以借款為名, 要求趙某為其在加拿大的女兒支付10萬加元(約合人民幣60.883萬元)學費。 同年趙某委託他人支付了這筆款項, 此後童敏未予歸還亦未表示歸還。 2013年4月24日, 童敏在上述碧生源牌產品的保健食品註冊審批表司領導覆核欄簽字同意批准。

由此, 一起受賄案件的一審判決, 牽連出碧生源保健食品“藍帽子”背後隱藏多年的灰色生意。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 童敏利用職務、地位的便利條件, 在保健食品審批等方面為請托人提供幫助, 構成受賄罪。

雖然這三款產品市面未售, 但國家食藥監總局資料庫顯示, 如今依然在保健食品行列。 碧生源牌清源茶、潤元茶被賦予通便的保健功能, 碧生源牌思悅顆粒具有緩解體力疲勞的保健功能。

三款批號產品在碧生源官網並未銷售。 網站截圖

多地警告下的畸形行銷

一邊是設法獲得大量保健食品批號, 一邊卻對保健食品法規公然無視。 事實上, 碧生源的問題幾乎沒有斷過。

碧生源曾公開稱,

從2000年到2014年, 碧生源只做了一件事, 賣了兩袋茶, 一袋是碧生源減肥茶, 一袋是碧生源常潤茶, 賣了30億袋、45億元人民幣。

而這兩款主打產品, 其功效分別為通便和減肥。 雖已有保健食品身份, 但因違規宣傳, 曾頻繁遭受北京、遼寧、廣東等多地警告、停售、甚至撤銷批文。

2006年3月, 國家食藥監管理局發佈第一期《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匯總》中, 碧生源就位列在違法名單之中。 國家食藥監局在此次匯總中要求通過各種管道和手段加大對於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監測結果的宣傳力度, 並及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送。

不過, 碧生源的違法廣告之路並未因此停止。 2007年,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佈十大消費者侵權案例, 碧生源位列其中,

並因廣告虛假宣傳被罰7.3萬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 僅在遼寧一省, 就因發佈482次違法廣告, 其中9次嚴重違法, 被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0次列入“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中。

2007年3月、4月、5月、6月, 碧生源就因“未經審批擅自發佈”, 連續4個月被列入違法廣告名單。 2008年, 又因在媒體上頻繁播放“擅自篡改審批內容”的廣告屢次被公開警告, 違法廣告播放次數累計達463次。

更有甚者, 2009年3月、4月, 因9次發佈“利用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名義或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醫療機構或專家、醫生、患者等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的廣告, 被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重點監督。

……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碧生源旗下無論是“減肥”、還是“通便”產品, 均有一種名為番瀉葉的主要成分,

儘管收錄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 但在使用上依然要保持謹慎態度。

一位三甲醫院消化內科專家表示, 門診有因過度使用含番瀉葉保健茶引起結腸黑變病的病人。 番瀉葉刺激腸蠕動, 用於嚴重便秘者, 應在醫生指導中使用, 一般對短期便秘可能有效, 但不建議隨便使用類似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