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耵聹栓塞的偏方大全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 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 俗稱耳屎。 耵聹在空氣中干燥后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 俗稱“油耳”。 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 平時借助咀嚼、張口等運動, 耵聹多自行排出。

偏方一

胡桃去殼取仁, 用文火煨熟, 塞于耳內。

偏方二

香油適量滴人患耳, 每次2~3滴, 一般1~2次即可。

偏方三

醬茄子擠汁滴耳內, 一日數次, 即愈。

偏方四

蚯蚓泥、鍋底煤灰、生豬油各適量, 共研細末, 用蔥涎凋勻, 棉裹塞耳, 每日換1次。

偏方五

白酒適量, 滴入耳內, 每日2—3次, 浸泡之, 待耵聹軟化取出。

依耵聹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癥狀。 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 多無癥狀。 完全阻塞者可是聽力減退。 若耵聹壓迫鼓膜可引起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 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后壁皮膚, 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脹時可致聽力驟降,

應與特發性突聾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