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不宜母乳喂養的10種情況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最適合嬰兒的需要,然而并不是所有寶寶都能接受母乳養,有時常因媽媽或寶寶的原因而不利哺乳。因此,我們要仔細地衡量母乳喂養與母嬰安康之間的利害關系,再確定用哪種哺乳方式。

寶寶篇

1. 患有半乳糖血癥

這種有先天性半乳糖癥缺陷的嬰兒,在進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可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積,引起嬰兒神經系統疾病和智力低下,并伴有白內障,肝、腎功能損害等。所以在新生兒期凡是喂奶后出現嚴重嘔吐、腹瀉、黃疸、神萎、肝、脾大等,應高度懷疑本病的可能,經檢查后明確診斷者,應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養,應給予特殊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養。

2.患有楓糖尿病

這是由于嬰兒先天性缺乏分支酮酸脫羧酶,引起的氨基酸代謝異常,臨床表現特點是喂養困難,嘔吐及神經系統癥狀。多數患兒伴有驚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應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患有本癥的寶寶應給予低分支氨基酸膳食,國外已有此種奶粉,可避免這種損害。另外要注意喂食母乳要少量。

媽媽篇

3. 患慢性病需長期用藥 如癲癇需用藥物控制者

甲狀腺功能亢進尚在用藥物治療者,腫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療期間,這些藥物均可進入乳汁中,對嬰兒不利。

4. 處于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母親乳汁內含致病的細菌或病毒,可通過乳汁傳給嬰兒。而感染期母親常需應用藥物,因大多數藥物都可從乳汁中排出,如紅霉素、鏈霉素等,均對嬰兒有不良后果,故應暫時中斷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時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媽媽病愈停藥后可繼續哺乳。

5. 進行放射性碘治療

由于碘能進入乳汁,有損寶寶甲狀腺的功能,應該暫時停止哺乳,待療程結束后,檢驗乳汁中放射性物質的水平,達到正常后可以繼續喂奶。

6. 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或農藥

有害物質可通過乳汁使嬰兒中毒,故哺乳期應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及遠離有害環境。如已接觸者,必須停止哺乳。

7. 患嚴重心臟病

心功能衰竭者,哺乳會使母親的心功能進一步惡化。

8. 患嚴重腎臟疾病

患有腎功能不全者,哺乳可加重臟器的負擔和損害。

9. 患嚴重精神病及產后抑郁癥

會對嬰兒的安全構成威脅。

10. 處于傳染病急性期

如母親患開放性結核病,各型肝炎的傳染期,此時哺乳對嬰兒感染的機會將增加。盡管母乳喂養的適應癥如此廣泛,但還是有少部分寶寶不能母乳喂養或不能完全母乳喂養,有些疾病是否能哺乳,到目前為止仍有爭議,媽媽可根據實際情況,衡量利弊后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