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生兒腸道畸形的診斷及檢查

新生兒腸道畸形的種類比較多, 具體的部位, 畸形的程度不同, 那麼症狀也是不一樣的, 在新生兒腸道畸形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嘔吐, 吃不下東西等等。 新生兒腸道畸形需要診斷及檢查後才能決定要不要做手術,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好的瞭解這個問題。

新生兒腸道畸形, 是直腸及結腸遠端缺乏神經節細胞, 導致該段腸管痙攣性狹窄的先天性腸道發育畸形。 腹脹、便秘等低位腸梗阻徵象為其臨床特點。

【診療原則】

患兒生後2-3天無胎便或延遲排出胎便, 可發生腹脹、嘔吐, 呈急性低位腸梗阻表現。 以後反復發作便秘、腹脹, 呈進行性加重。 腹脹明顯, 可見腸型, 腹部皮膚發亮, 靜脈怒張, 腸鳴音亢進。 肛門指診直腸內括約肌痙攣, 壺腹部空虛感, 可激發排便反射, 手指取出時, 有較多大便和氣體排出, 大便排出後, 腹脹緩解。 腸梗阻程度差異很大,

與病理分型密切相關, 病變範圍愈廣, 症狀、體征愈重。 併發小腸結腸炎時,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小腸結腸炎病死率很高。

【輔助檢查】:

1.X線腹部平片以及鋇劑灌腸造影, 可見遠端結腸及直腸近端狹窄, 結腸高度擴張。 遠端結腸連續處呈漏斗狀有明顯移行段。

2.直腸痙攣段腸壁肌層活檢, 證實神經節細胞缺乏。

3.直腸肛門測壓, 測定直腸和肛管括約肌的反射性壓力變化。

4.直腸黏膜乙醯膽鹼酯酶活性增高。

凡確診病例, 不論何種類型, 任何年齡, 應用灌腸等非手術療法僅能暫時緩解症狀。 對於新生兒, 全身情況較差或併發小腸結腸炎患兒, 傾向于先行結腸造瘺術, 待全身情況、腸梗阻及小腸結腸炎症狀緩解後再行根治手術。

對全身情況好, 無手術禁忌證者, 任何年齡段, 包括新生兒, 均應儘早施行根治術, 即一期切除無神經節細胞或該細胞減少變性的腸段後, 行近端結腸下降和肛管吻合術。

以上就是新生兒腸道畸形的內容,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一症狀的話, 要及時帶去醫院檢查一下, 這樣子大家也就可以放心了。 更多的知識可以隨時關注小編, 小編會為大家誠心奉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