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秋冬手腳脫皮是怎麼回事

手腳脫皮原因

引起手腳脫皮的原因很多, 常見的有四類疾病, 患者可根據症狀判斷自己屬於哪類疾病, 並加以防護。

1、乾燥性皮炎

雙手脫白皮, 手指有裂口, 與經常用香皂洗手有關。 應減少洗手次數, 避免用鹼性的香皂、洗手液, 洗衣服時儘量戴手套。

2、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雙手或腳表面脫白皮, 無瘙癢和皮疹。 一般不需要治療, 但要避免接觸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的化學用品, 通常2~3周自愈。

3、手足癬

一隻手先出現脫皮, 隨後發展到雙手; 手掌出現紅斑、丘疹、水皰, 瘙癢明顯, 多患有腳癬。 可自行塗擦達克寧乳膏等抗真菌藥物, 若用藥1周無好轉甚或加重, 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診治。 注意每天要換襪子、鞋子, 並消毒毛巾、盆子等生活用品。

4、汗皰疹

雙手或腳出現針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皰, 瘙癢, 乾涸後脫皮, 與手腳多汗和情緒緊張有關。 比較嚴重或反復發作者,

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鎮靜劑、抗組胺類藥物以及抗膽鹼類藥物治療。

潤膚霜可使表皮恢復水分和脂質, 增加皮膚的彈性。 常用的多為油脂類藥物, 如魚肝油、羊毛脂、凡士林、液體石蠟、植物油、甘油、矽油等。 含尿素、尿囊素的製劑具有特殊的、療效較好的潤滑作用, 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脫皮、皸裂等乾燥性皮膚病。 有裂口或有疼痛的乾燥性皮膚, 還要及時塗擦抗生素類軟膏, 以防感染或引起併發症。

預防手腳脫皮不僅要保持手腳皮膚清潔, 而且還要及時治療手足癬等原發性皮膚病。 平時不要撕脫尚未完全剝離的角質層, 以免引起疼痛或流血;洗手、洗腳或洗澡不用鹼性大的肥皂、洗手液等, 洗完應及時塗擦潤膚霜。 此外,

要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尤其要多吃能促使上皮生長、防止皸裂並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 如韭菜、胡蘿蔔、豆類、魚類、牛奶、動物肝臟等。

秋冬手腳脫皮是怎麼回事

秋冬氣候乾燥, 不少人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受到手腳脫皮的困擾, 嚴重者還可能反復裂口、疼痛不止, 帶來諸多不便。

一般來說, 手足脫皮症一開始形似空皰, 像針頭大的白點, 然後逐漸擴大, 最後自然破裂、脫屑, 脫皮下的皮膚正常。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該症外為風燥入侵, 內為氣血虛弱。 由於體內濕熱外發、氣血虧虛、血熱化燥, 使得皮膚失養、燥熱生風所致。 脾胃失和、鬱而化熱, 也可能影響肌膚。 由於手足皮膚角質層厚, 氣血運行易受阻, 加上這些部位真菌感染的機會較多,

就更容易出現皸裂、脫皮等症狀了。

要想擺脫煩惱,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最好用溫水洗手, 洗完手腳不要對著空調或幹手器直吹, 以免加重皮膚乾燥;儘量少用肥皂等鹼性物質。 飲食上應當清淡溫和, 不要貪涼貪辣, 可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魚類、貝類、胡蘿蔔等。 出現脫皮、瘙癢等不適時, 要儘量避免抓撓, 讓壞死的老皮自然脫落, 而不要強行剝掉。

嚴重時, 還可適當用中藥擦洗。 可用黃芪、白芍, 配合當歸、陳皮、甘草、桂枝等藥材用水煎, 取藥渣加水適量, 溫洗手、足15~20分鐘, 每日1次。 黃芪有補氣升陽、托毒生肌的功效, 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溫中健脾、益氣養血、潤燥祛風, 而且這樣做藥性平和, 異味少,

易被大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