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脾經不通有什麼症狀

脾經不通, 是從中醫的角度來闡述的, 如果出現比脾經不通, 常會導致消化道的一些症狀表現, 比如說腹脹腹瀉, 胃痛, 大便溏稀等症狀表現, 另外常會引起口臭, 引起眼睛模糊, 不夠清澈, 另外對於患者的手腳, 可能也會引起一定的現象, 脾經不通, 血液迴圈不良, 常常會引起青筋凸起。

脾經不通症狀

身體內管道不通暢的表現。

1、“痛則不通”, 只要身體出現疼痛症狀, 不論是什麼部位, 都代表著此部位的道路不通暢了。

2、皮膚上長癤子、長痘痘、長斑。

3、身體內長囊腫、腫塊。

4、鼻塞、耳鳴、見風流淚、口臭、胃脹、腹脹、胸悶。

5、眼睛不清澈了, 有血絲了, 眼白開始變渾濁、發黃了。

6、手上、腿上、腳上的青筋凸起比較明顯了。

7、浮腫、關節積液。

8、身體內反復不愈的各類炎症, 如胃炎、腸炎、婦科疾病等, 除了與身體內氣血不足有關以外, 經絡不通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疏通經絡有技巧

1、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

身體內寒濕重時, 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 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只有“大地”回暖, 河流化冰, 土地解凍, 河流才會通暢, 土地才會鬆軟、透氣。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 只要身體內寒濕重, 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

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 這時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 而且只能暫時緩解, 復發率非常高。

遇到這類情況時, 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排寒濕的技巧, 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 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2、學會看經絡圖

身體內的經絡有兩套系統, 一個是小周天, 一個是大周天。

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脈的迴圈, 大周天就是十二條經絡的迴圈。

而大周天的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的迴圈, 都是從小腹內的丹田出發, 上行至胸, 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內側→手→手臂外側→頭→軀幹→下肢外側→腳→下肢內側→再進入小腹。

這是一次迴圈, 每次迴圈走四條經絡, 這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經絡, 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開, 起了不同的名字, 但這條經絡的精氣是相連的、是沒有斷的。

還要提醒大家一下:經絡的經就是主幹道, 就是大小周天。 但絡, 其實是網路, 有四通八達的意思, 就是身體的經絡除了主幹道外, 各種的側枝是非常發達的,

遍佈全身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裡裡外外, 就會出現按摩哪裡, 身體都會有反應的情況出現, 所以才會出現各種的全息理論。

人體的經絡至今沒有將全圖畫出來, 就是經絡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馬路, 是網路, 而大小周天的這些主幹道上, 也不是一根管道, 而是一組管道。 所以不要太拘泥與找穴位、找經絡, 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長出多餘肉的地方都進行梳理, 都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

中醫的經絡圖看似複雜難懂, 其實只要記住關鍵的幾條經絡就行了。 下麵是學經絡圖的技巧。

任脈、督脈(如圖), 走在人體的正中線, 是身體最重要的經絡, 任督二脈暢通, 百病不生。

任脈的疏通:堅持揉腹、擦胸就可以了, 也可以刮痧、拔罐。

督脈的疏通:經常用後背撞擊樹幹、撞擊牆面都可以。 1-2個月做一次後背正中線的走罐, 也是疏通督脈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