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的作用與功效
蛤蚧這種動物也許知道的人很少很少, 就更別說蛤蚧的作用與功效了, 瞭解的人就更加少了。 但是對於一些中醫而言, 蛤蚧是非常熟悉的。 因為很多中醫都會把蛤蚧當做是一個寶, 這主要是因為蛤蚧這種動物的藥理價值實在是太高了, 往往可以代替一些藥物來治療人體的一些疾病。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 蛤蚧這種動物沒有見過, 也不瞭解, 更別說是蛤蚧的作用與功效了, 更加是不知道的。 這也不奇怪, 因為本來現實中, 蛤蚧這種動物就比較少見。 那麼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下蛤蚧的作用與功效。
蛤蚧具有補肺、滋腎、益精助陽、止渴通淋、定喘止咳的功能。 李時珍譽其“補肺止渴、功同人參”, “補肺潤骨, 益精助陽, 治渴通淋, 定喘止咳, 肺痿咳血, 氣虛血竭者宜之”。
根據臨床觀察, 蛤蚧表皮下富含激素, 的確能強壯心身, 對神經衰弱、小便頻繁、哮喘、小兒疳積等,
民間有蛤蚧藥效全在尾部, 尾巴一斷便會大大降低功效的說法。 據有關部門對蛤蚧的斷尾進行鑒定, 未發現蛤蚧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物質, 因此, 尾巴一斷便會失去藥效的說法無科學依據。
民間泡蛤蚧酒的方法很多, 一種是生泡, 即把蛤蚧破肚去內臟、眼珠、腦髓後, 把血拭淨, 不用水洗便放到酒裡去泡;一種是幹浸, 即將破肚去髒的蛤蚧用竹片把肢體撐開, 文火拷幹, 然後泡酒, 這樣蛤蚧不會變質。 以蛤蚧為主料已生產的成藥有蛤蚧精、蛤蚧酒、蛤蚧補腎丸、蛤蚧三七酒等。
由於其功效卓著, 貨源較缺, 價格較高, 因此時有不法之人採用壁虎等來假冒蛤蚧出售,
頭略呈扁三角狀, 兩眼多凹陷成窟窿。 兩頒緣密生細齒, 無大牙。 吻部半圓形, 吻鱗不切鼻孔, 與鼻鱗相連, 上鼻鱗左右各一片, 中間被額鱗隔開, 上唇鱗12對, 下唇鱗(包括頦鱗)21片。 腹背部呈橢圓形, 腹薄。
背部呈灰黑色或銀灰色, 有黃白色或灰綠色斑點散在或密集成不顯的斑紋, 脊椎骨及兩側肋骨突起。 四足均具趾;趾間僅具蹼跡, 足趾底有吸盤。 尾細而堅實, 微現骨節, 與背部顏色相同, 有7個明顯的銀灰色環帶。 全身密被圓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澤的細鱗。 氣腥, 味微鹹。
偽品蛤蚧則系以鄰科的多種動物冒充,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 我們其實不難發現原來蛤蚧的作用與功效是如此之大, 不僅能夠補腎, 而且還能止咳, 更重要的是它的滋補作用竟然和人參是很相似的。 除此之外, 蛤蚧還能用來泡藥酒, 這其實也是蛤蚧的作用與功效的另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