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丁榔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拼音名】Dīnɡ Lánɡ Pí

【英文名】Bark of Largeleaf Dogwood

【別名】松楊木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Sojak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剝取樹皮, 切段, 曬乾。

【原形態】落葉喬木或灌木, 高4-15m。 一年生枝赤褐色, 疏生柔毛, 有棱角。 葉對生;葉柄長1.6-3cm, 上面有淺溝, 基部略呈鞘狀;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 長8-16cm, 寬4-8cm,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側脈5-7對, 弓狀彎曲。 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 長8-9cm, 寬9-11cm;總花梗紅色, 花小, 白色至黃色;花萼裂片4, 齒三角形, 外面褐柔毛;花瓣4, 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雄蕊4, 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

花柱短, 棍棒表, 宿存。 核果球形, 成熟時藍黑以, 核骨質, 扁球形, 兩側各有1條澆溝及6條脈紋。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利濕止瀉。 主筋骨疼痛;肢體癱瘓;痢疾;水瀉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主水痢, 不問冷熱, 取皮煎令黑, 服一升。 2.《陝西中草藥》:祛風止痛, 通經活絡。 治筋骨疼痛, 腰腿痛, 肢體癱瘓。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