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癥的類型
中醫講究對癥治療, 的確生活中很多疾病都可細分為多種類型, 每一種類型其所對應的治療方法也有一定差異性。 只有針對疾病的特點, 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 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疾病對生活的影響。 那么急性炎癥都有哪些分類呢?得了急性炎癥應該如何對癥治療呢?
(一)漿液性炎
漿液性炎以漿液性滲出為其特征, 漿液滲出物以血漿成分為主。 漿液性炎常發生于粘膜、漿膜和疏松結締組織。
漿液性炎一般較輕, 炎癥易于消退。 漿液性滲出物過多也有不利影響, 甚至導致嚴重后果。 如喉頭漿液性炎造成的喉頭水腫可引起窒息。 胸膜心包腔大量漿液滲出可影響心肺功能;
(二)纖維素性炎
纖維素性炎以纖維蛋白原滲出為主, 繼而形成纖維蛋白, 即纖維素。 纖維素性炎易發生于粘膜、漿膜和肺組織。 發生于粘膜者滲出的纖維蛋白、壞死組織和中性粒細胞共同形成假膜, 又稱假膜性炎。 白喉的假膜性炎, 若發生于咽部不易脫落稱為固膜性炎;而發生于氣管則較易脫落稱為浮膜性炎, 易引起窒息。 漿膜的纖維素性炎(如“絨毛心”)可引起體腔纖維素性粘連, 隨后纖維素機化而發生纖維性粘連。
(三)化膿性炎
化膿性炎以中性粒細胞滲出為主, 并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為其特點。 化膿性炎多由化膿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大腸桿菌)感染所致, 亦可由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產生。 化膿性炎依病因和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表面化膿和積膿、蜂窩織炎和膿腫;
(四)出血性炎
其炎癥灶的血管損傷嚴重, 滲出物中含有大量紅細胞。 常見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和鼠疫等。
上述各型炎癥可單獨發生, 亦可合并存在, 如漿液性纖維素性炎、纖維素性化膿性炎等。 在炎癥的發展過程中一種炎癥可轉變成另一種炎癥, 如漿液性炎可轉變成纖維素性炎或化膿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