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對耳鳴的類型如何劃分?

文章導讀

有些人常感到耳朵裡有一些特殊的聲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銳的哨聲等, 但周圍卻找不到相應的聲源, 這種情況即為耳鳴。

西醫中對耳鳴發生的種類分的很多, 那麼中醫對耳鳴的類型如何劃分呢?

中醫學認為, 耳鳴是多種病症的常見症狀, 常與耳聾合併出現, 多發於中老年人, 故有“聾為鳴之漸, 鳴為聾之始”之說。 古代醫籍中對耳鳴的論述很多, 如中國最早的醫著《黃帝內經》中說:“髓海不足, 則腦轉耳鳴”, “上氣不足, ……耳為之苦鳴”。 明代醫籍《景嶽全書》中說:“腎氣充足, 則耳目聰明, 若多勞傷血氣, 精脫腎憊, 必致聾聵。 故人于中年之後, 每多耳鳴, 如風雨, 如蟬鳴, 如潮聲者, 是皆陰衰腎虧而然”。 數千年來, 中醫學者在整體理論和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 運用方藥、針灸、按摩、導引等療法治療耳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耳為腎之竅, 為腎所主, 又與其他臟腑經絡有著廣泛的聯繫,

因此, 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血失調皆可導致耳鳴, 其中, 由外感邪氣、臟腑內生痰火瘀滯引起的耳鳴多為實證, 由臟腑虛損、久病耗損所致的耳鳴多為虛證, 其病理機轉各不相同:

實證耳鳴, 風邪外襲 , 肝膽火逆, 痰火壅結, 氣血瘀阻。 虛證耳鳴, 腎陰精不足, 腎元陽虧虛, 脾氣虛弱, 心脾血虛。  

對中醫感興趣的朋友, 或者信賴中醫療法的患者, 可以對中醫對耳鳴的類型如何劃分進行學習和瞭解, 相關耳鳴的其它知識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