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皮膚白癜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白癜風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在皮膚方面的表現也非常明顯, 白癲風如果不加以治療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都可能會產生影響, 因此對於白癜風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方法, 中醫也可以治療白癜風。 中醫治療白癜風也需要講究白癜風的類型分類, 那麼皮膚白癜風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1、風濕蘊熱型:

【主症】:皮損表現為白斑粉紅, 邊界清楚, 多見於面部及外露部位, 可單發或多發。 一般發病比較急, 皮損發展較快, 皮膚變白前常有瘙癢感。 伴有頭重、肢體困倦, 口渴不欲飲。 舌質紅, 苔白或黃膩, 脈浮滑或滑數。

【病機】:風為陽邪, 善行數變, 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 故皮損發展較快, 變化不一, 多發於頭面及外露部位, 風邪易挾濕而蘊熱, 故見頭重體困, 口渴不欲飲諸證。

【治法】:清熱利濕, 活血散風。

【方藥】:白蒺藜, 浮萍, 何首烏, 赤白芍, 秦艽, 防風, 冬瓜皮, 茯苓, 蒼術, 蒼耳子,

龍膽草, 白薇等。

2、肝氣鬱結型:

【主證】:皮損表現為白斑色澤明暗不一, 無固定的好發部位, 白斑或圓或長, 或為不規則雲片狀, 無癢痛感。 發病可急可緩, 但多隨精神變化而加劇或減輕, 較多見於女性。 可伴有急躁易怒, 胸脅脹滿, 月經不調等症。 舌質偏紅,

苔薄黃, 脈弦。

【病機】:肝主疏泄, 調節氣機, 若七情內傷, 使肝氣疏泄失常, 氣機紊亂, 氣血失和, 日久則肌膚失養而成白斑, 肝氣橫逆則急躁易怒, 胸脅脹滿。

【治法】:疏肝解鬱, 活血祛風。

【方藥】:當歸、郁金、赤白芍、益母草、白蒺藜、香附、靈磁石、茯苓等。

3、肝腎不足型:

【主證】:皮損表現為明顯性脫色白斑, 邊界截然, 顏色純白, 或局限於一處, 或泛發於各處, 脫色斑內毛髮變白, 病程較長, 發展緩慢, 治療效果不顯著, 多有家族史。 可伴有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兩目乾澀, 舌質淡, 苔薄, 脈細弱無力。

【病機】:腎藏精生髓通於腦, 開竅於耳;肝藏血, 主筋開竅於目, 肝腎同源, 精血互生。 若先天稟賦不耐, 腎精虧損則肝血不足, 髓海失充, 耳目失榮, 肌膚失養則見膚生白斑, 耳鳴目澀諸症。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方藥】:首烏藤, 補骨脂, 黑芝麻, 女貞子, 旱蓮草, 覆盆子, 生地, 熟地, 枸杞子, 仙靈脾, 仙茅, 白蒺藜等。

4、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損多為不對稱性白斑, 邊界清楚, 多發於外傷或其他皮膚損傷後, 白斑色偏暗, 可有輕微疼痛感。 斑內毛髮變白,

病情進展緩慢, 療效緩慢, 可伴有面色發黯, 肌膚甲錯。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舌下靜脈迂曲, 苔薄, 脈細澀。

【病機】:氣血淤滯, 經絡受阻, 毛竅閉塞, 不能榮養體膚而成白斑, 如《醫林改錯》所言“血淤于皮裡”所致;血行不暢, 肌膚失養, 則面色發黯, 肌膚甲錯。

【治法】:活血化瘀, 祛風通絡。

【方藥】:通竅活血湯。 常用藥物:紅花、桃仁、赤白芍, 麝香, 劉寄奴, 丹參, 紫草, 威靈仙, 川芎, 老蔥, 鮮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