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魚的5個部位有藥效,很多人不知道

刮鱗開膛, 是吃魚的必經步驟, 然而現在有專家表示, 這麼做丟掉了魚的很多有用部位。 那麼, 這些被丟掉的不起眼的東西裡, 又蘊藏著怎樣巨大的營養價值呢?快來看看吧!

1、魚鱗

魚鱗富含膠原蛋白、鈣、磷、卵磷脂等營養物質, 同時還含有甲殼素這種膳食纖維。 因為膠 原蛋白會在70℃~90℃的溫度下轉化為可溶性的明膠, 常見的吃法是將其製成魚鱗凍。 具體方法是:將魚鱗刮下, 洗淨。 下入放滿水的鍋中, 加點醋, 使水溫保 持在70℃~90℃的將沸未沸狀態, 小火慢燉。 等魚鱗慢慢融化, 湯汁黏稠之後, 關火, 將其晾涼, 置於冰箱冷藏成凍。 食用時, 將魚鱗凍拌入調料即可。

2、魚骨

魚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刺, 富含鈣等微量元素, 經過軟化處理後, 其營養成分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非常 小的帶骨小魚要使勁嚼碎, 進入胃裡後, 胃酸會將其魚骨部分軟化, 促進鈣、磷等營養物質的溶出。

大魚骨要吸它的骨髓, 也就是魚脊柱中的白線。 此外, 魚骨還可 以加醋熬湯, 小火燜煮(2~4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 用白水煮湯, 魚刺很難變軟, 多加點食醋燜燉, 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進魚刺軟化。

3、魚鰾

古代有“海洋人參”之稱, 與燕窩、魚翅齊名。 魚鰾含有生物大分子膠原蛋白質,

有改善組織營養狀況, 促 進生長發育, 延緩皮膚衰老的效能, 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海水魚的魚鰾壁較厚, 通常製成幹品, 稱為魚肚。 魚肚製成的菜肴口感滑潤、細膩, 有濃厚感。 魚 鰾裡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 可能對血脂控制有益。 常見的做法是:將魚鰾用清水洗淨, 和魚一起清燉或紅燒。

4、魚肝

魚肝是魚身體裡儲存多種營養素的地方, 比如, 維生素A、維生素D和鐵等微量營養素, 但其中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 不適合痛風患者。 魚肝和魚膽相連, 在清洗魚肝時, 別把魚膽弄破。 肝臟有解毒的功能, 特別容易集聚毒素。 食用前, 應確定魚沒有受到環境污染。

5、魚腸

魚腸才有食用價值, 食用前要把裡面的髒東西去淨。 因為魚類所吃的食物都要經過魚腸消化, 所以它是魚的身體裡受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器官。 如果對魚的養殖環境不夠放心, 就不建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