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長葉柄野扇花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hánɡ Yè Bǐnɡ Yě Shàn Huā

【別名】鏈骨連、條柄野扇花、青魚膽、千年青、柑子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長葉柄野扇花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ococcalongipetiolataM.Che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切段,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長葉柄野扇花 常綠灌木, 高1-3m。 小枝有縱棱, 無毛。 葉互生;葉柄長10-15mm;葉片革質, 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 稀卵狀披針形, 長5-12cm, 寬l.5-2.5cm, 先端長漸尖, 基部漸狹或楔形, 葉面中脈明顯, 脈上無毛, 或近基部被少量微細毛, 中脈下方1對較大側脈, 從離葉基1-5mm處出發上升, 成離基三出脈, 其餘側脈在葉面稍明顯, 或有1-2對不分明的側脈。 花單性, 雌雄同序, 花序腋生兼頂生, 總狀或近頭狀以至複總狀, 長1-1.5cm, 花序軸被微細毛;苞片卵形, 長1.5mm, 漸尖頭;雄花4-8, 生於花序軸上半部, 花梗粗壯, 具2小苞, 小苞闊卵形, 長約2mm, 萼片闊卵形或橢圓形, 長約3mm, 花絲長5mm, 花藥長1mm;雌花2-4, 生於花序軸下部, 連柄長3-4mm, 小苞卵形, 長約1.5-2mm, 覆瓦狀排列,

萼片和末梢的小苞形狀相似。 核果球形, 直徑約8mm, 熟時棕色、紅色或帶紫色, 宿存花柱2。 花期9月(或繼續至翌年3月), 果期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800m的山谷溪邊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廣東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小枝有縱棱。 葉片革質或薄革質, 完整葉呈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 長5-12cm, 寬1.5-2.5cm, 先端長漸尖, 基部漸狹或楔形, 中脈明顯, 基部1對較大側脈, 清晰, 其餘側脈不分明。 葉柄長10-15mm。 質脆, 氣微, 味微苦澀。

【性味】苦;澀;微辛;寒

【功能主治】涼血散瘀;解毒斂瘡。 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無名腫毒;腮腺炎;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