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芍藥湯有什麼作用?

芍藥湯其實是一種比較多見的中藥湯, 對人體會有很多的好處作用, 比如用於治療腹痛、便血、肛門灼熱等等, 都是非常有效的。 利用芍藥湯是可以治療多種濕熱疾病的, 但是患者最好還是經過醫生的意見來進行服用, 因為對症下藥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方劑名】芍藥湯, 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芍藥一兩(30g), 當歸半兩(15g) , 黃連半兩(15g) , 檳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錢(各6g), 大黃三錢(9g) , 黃芩半兩(15g), 官桂二錢半(5g)。

【用法】上藥畋咀, 每服半兩(15g), 水二盞, 煎至一盞, 食後溫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燥濕, 調氣和血。

【主治】濕熱痢疾。 腹痛, 便膿血, 赤白相兼, 裡急後重, 肛門灼熱, 小便短赤, 舌苔黃膩, 脈弦數。

【方解】本方證是由濕熱壅滯腸中, 氣血失調所致。 濕熱下注大腸, 搏結氣血, 釀為膿血, 而為下痢赤白;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 裡急後重, 肛門灼熱, 小便短赤;舌苔黃膩, 脈象弦數等俱為濕熱內蘊之象。 治宜清熱燥濕, 調和氣血。 方中重用芍藥柔肝調血, 緩急以止瀉痢腹痛, 是治痢之要藥, 為君藥。 黃芩、黃連性味苦寒, 人大腸經, 功擅清解腸中熱毒, 燥濕以止痢;大黃瀉熱破瘀, 攻積通便, 為“通因通用”之舉, 以除腸中積滯瘀血, 與芩、連相伍, 清中有瀉,

為臣藥。 木香、檳榔行氣導滯, 助大黃排除腸中積滯, 即“調氣則後重自除”, 當歸養血和血, 助芍藥養血益陰, 與大黃合用, 又有行瘀之用, 即“行血則膿便自愈”;方以少許肉桂溫而行之, 是為反佐, 既可助歸、芍行血和營, 又防苦寒傷中, 不致有冰伏之患。 共為佐藥。 炙甘草和中調藥, 與芍藥相配, 又能緩急止痛, 亦為佐使。 諸藥合用, 濕去熱清, 氣血調和, 故下痢可愈。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濕熱痢疾的常用方。 臨床以痢下赤白, 腹痛裡急, 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等屬濕熱為患者。

【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證者, 虛寒性下痢者, 均禁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