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砂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ónɡ Shā

【別名】紅虱、杉柳、琵琶柴、海葫蘆根、枇杷柴。

【來源】

藥材基源:為檉柳科植物紅砂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eaumuria songarica (Pall.) Maxim. [Tamarix soongarica Pall.]

採收和儲藏:夏、秋兩季採收,

剪取枝葉, 曬乾。

【原形態】多分枝小灌木, 植株仰臥, 高10-30(-70)cm。 樹皮不規則波狀剝裂;老枝灰棕色, 小枝多拐曲, 皮灰白色, 縱裂。 葉常4-6枚簇生在縮短的枝上, 肉質, 短圓柱形, 鱗片狀, 長1-5mm, 寬約1mm, 淺灰藍綠色, 花期有時變紫紅色, 具點狀泌鹽腺體。 花兩性;花天酒地單生葉腋或在幼枝上端呈少花的總狀花序, 無梗, 直徑約4mm;苞片3;花萼釧 狀, 上部5裂;花瓣5, 張開, 白色略帶淡紅, 長圓形, 內面有2個倒披針形附屬物;雄蕊6-8(-12);花柱3。 蒴果紡錘形, 具3棱, 長4-6mm, 3瓣裂。 種子3-4顆, 全部被黑褐色毛。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成片生於山間盆地、湖崖鹽大鹼地, 戈壁及沙礫山坡。

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葉近無梗, 肥厚,

較短, 呈短圓柱形, 長1-5mm, 寬0.5mm, 鱗片狀。

【功能主治】祛濕止癢。 主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