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概述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chronic purulent sinusitis)是鼻竇粘膜慢性化膿性炎症。 較急性者多見, 其中以慢性上頜竇炎最多, 常與慢性篩竇炎合併存在, 如一側或兩側各鼻竇均有病變者, 稱多鼻竇炎(polysinusitis)或全鼻竇炎(pansinusits), 單獨的慢性篩竇炎或蝶竇炎只占少數病例。

病因
多因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未得到及時合理地治療遷延而致。 其它病因與急性化膿性鼻竇炎相似, 感染、變應性鼻炎和鼻竇引流障礙是其主要原因。 牙源性上頜竇炎可慢性起病。

症狀
臨床表現:
1.膿涕多:鼻涕多為膿性或粘膿性, 黃色或黃綠色, 量多少不定, 多流向咽喉部,

單側有臭味者, 多見於牙源性上頜竇炎。
2.鼻塞:輕重不等, 多因鼻粘膜充血腫脹和分泌物增多所致, 鼻塞常可致暫時性嗅覺障礙。
3.慢性化膿性鼻竇炎一般地明顯局部疼痛或頭痛。 如有頭痛, 常表現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 白天重, 夜間輕。 前組鼻竇炎多表現前額部和鼻根部脹痛或悶痛, 後組鼻竇炎的頭痛在頭頂部、顳部或後枕部。 患牙源性上頜竇炎時, 常伴有同側上列牙痛。
4.其他:由於膿涕流入咽部和長期用口呼吸, 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狀, 如痰多、異物感或咽幹痛等。 若影響咽鼓管, 也可有耳鳴、耳聾等症狀。

檢查
1.鼻腔檢查:病變以鼻腔上部變化為主, 可見中鼻甲水腫或肥大、息肉樣變。 有的有多發性息肉。 前組鼻竇炎可見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膿性分泌物附著,

後組鼻竇炎可見嗅溝及中鼻道後部存有粘膿液。
2.體位引流:疑有慢性化膿性鼻竇炎而中鼻道或嗅溝無膿液存留時, 可行體位引流檢查。
3.上頜竇穿刺沖洗術:上頜竇穿刺部洗既是對上頜竇炎的一種診斷方法, 也是一種治療措施。 沖出液宜作需氧細菌培養。 ]
4.X線鼻竇攝片:對診斷不明確或懷疑有其他病變者, 可協助診斷。
5.牙的檢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頜竇炎時, 應進行有關牙的檢查。

治療
原則為通暢鼻竇引流, 去除病因。
(一)滴鼻藥:血管收縮劑能收縮鼻腔腫脹的粘膜, 以利引流。 常用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氯黴素麻黃素液滴鼻。
(二)上頜竇穿刺沖洗術(puncture and irrigation of maxillary sinus):適用于慢性化膿性上頜竇炎,

每週1-2次, 若連續多次穿刺沖洗無效;或沖出惡臭、多量溶水性膿, 可考慮手術治療。
(三)鼻竇置換法(displacement method of nasal sinuses)。 適用于慢性篩竇炎、額竇炎、蝶竇炎、全鼻竇炎及兒童。
(四)理療: 一般用超短波透熱療法, 以輔助治療。
(五)中醫中藥:以芳香通竅、清熱解毒、祛濕排膿為治則, 常用蒼耳子散加味。
(六)手術治療
1.除病因的手術:矯治妨礙鼻竇引流的疾病, 治療鄰近病灶。 若有高位鼻中隔偏曲者, 可行鼻中隔矯正術;對肥大或息肉樣變的中鼻甲, 可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術, 若有鼻息肉則行鼻息肉摘除術。
2.上頜竇手術 較常施行的有上頜竇根治術和上頜竇鼻內開窗術兩種。
(1)上頜竇開窗術(antrostomy):適用于竇腔內病變不重、不宜作上頜根治術者。
(2)上頜竇根治術(radical maxillary sinusotomy ,Caldwell-luc operation):適用於經保守治療及多次穿刺沖洗治療無效者、上頜竇異物、囊腫及其它良性腫瘤、疑上頜竇惡性腫瘤需探查者。

3.篩竇切開術(ethmoidotomy):較常施行的有鼻內、鼻外和經上頜竇三種篩竇手術, 根據病變程度和範圍不同而選用, 目的是將積膿的篩竇刮開、清理息肉等病變組織, 並向鼻腔建立引流。 應注意切勿損傷篩竇頂壁、紙樣板或視神經等, 以免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4.額竇切開術(frontal sinusotomy):有鼻內和鼻外兩種方法。
5.蝶竇切開術(sphenoidotomy):不常施行, 必要時常與篩竇手術同時進行, 主要行蝶竇口擴大術, 以去除病變並暢通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