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腸病毒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腸病毒可通過胃液感染腸道

腸病毒的抵抗力很強, 不怕酸, 也不怕膽汁, 因此可以通過胃液感染腸道。 它們可在污水中生存, 在室溫下可存活數天, 在4℃時可保存好幾個星期, 如果在-70℃的條件下, 病毒可存活幾年。 但腸病毒怕熱, 如果加熱到60~85℃, 1分鐘就死亡。 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劑可使之失去活性, 故游泳池加些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腸病毒傳播。 另外, 紫外線也可殺死腸病毒。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

腸病毒之所以叫“腸”病毒, 是因為它們感染人體時主要在腸道內繁殖, 再從糞便中排出, 但它們很少引起胃腸道的症狀。

這一大家族的病毒可引起多種多樣的疾病, 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 埃可病毒可引起無菌性腦膜炎, 腸病毒70型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 有時, 同一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 如柯薩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流行性肌痛、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和腦膜炎;而不同類型的病毒感染又可以導致相似的臨床症狀, 如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病毒71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埃可病毒的許多亞型和柯薩奇病毒B組均可引起流行性肌痛。

但大多數人(50%~80%)感染後沒有臨床症狀, 有些只有輕度發燒或類似感冒的症狀;只有少數情況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心肌炎、腦膜炎、流行性肌痛等,

極少引起死亡。

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輕微

根據臺灣的報導, 感染腸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燒、嘔吐, 手、腳和口腔內出現水皰, 因此診斷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中的柯薩奇A16型和腸病毒71型引起的, 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 年長兒童和成人偶發。 潛伏期約2~7天, 一般沒有前驅症狀, 多突然發病。 典型病例表現為發燒, 體溫38~39℃, 1~2天內手、腳和口腔內出現皰疹。 口腔皰疹可發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齦處, 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較大的孩子常訴口腔和咽喉疼痛, 較小的孩子表現為哭鬧、拒食、流口水。 手和腳上的皰疹多出現在手掌和腳掌, 有時肘部、整個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圍都可出現。

皰疹最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 很快在紅疹的頂部形成小水皰。 這些水皰疹的形態比水痘皰疹小, 尤其腸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 需仔細觀察才會注意到;水皰的壁很薄, 大多不癢, 也不會結痂。 重症病例在發病2~5天后可併發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或類似脊髓灰質炎的麻痹。

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 可自然痊癒, 病程約為7~10天。 重症病例只占幾千分之一, 死亡率極低, 僅十萬分之一或幾萬分之一。 以臺灣最嚴重的1998年腸病毒流行情況來看, 全臺灣大約有100萬~200萬人被腸病毒感染, 其中129106人表現為手口足病或皰疹型咽頰炎, 405人為重症, 78人死亡, 80%死於肺水腫與肺出血, 從大部分死亡病例中分離出來的腸病毒是腸病毒71型。

腸病毒幾年會有一次大流行

腸病毒主要在腸道內繁殖, 隨糞便排出體外, 糞便排泄病毒可持續6~8周;初次感染後1~3周內呼吸道可分離出腸病毒;另外, 皮疹破潰後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也具有傳染性。 腸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等通過胃腸道感染, 但有時也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 腸病毒感染者的傳染期很長, 從發病前幾天一直到病後6~8周, 但一般在發病後1周內傳染性最強。

腸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 一般疫情3月份逐漸上升, 5月底至6月中達高峰, 以後緩慢下降, 到9月開學後, 再次出現流行高峰。

腸病毒幾年會有一次大流行, 3歲以下的幼兒最容易感染。

一種腸病毒感染後機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較短, 因此感染後不能獲得終生免疫。 由於腸病毒的種類很多, 不同型的腸病毒感染後沒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 而且不同的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 所以幼兒一年有可能發生2~3次腸病毒感染。

目前對腸病毒感染性疾病沒有特效藥治療

對於腸病毒感染, 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絕大多數輕症患者不用住院, 經過對症治療和護理可獲痊癒。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飲水, 多休息。 用冷開水漱口, 保持患兒的口腔內清潔。 進食應注意多給予涼稀飯、牛奶、豆花、蛋羹等。 體溫較高的孩子可適當降低室溫, 或採用溫水拭浴等物理降溫方法, 體溫過高者可用少量退燒藥。

如果孩子出現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時沒有眼淚、口腔黏膜乾燥等脫水的現象時,

可以到醫院打點滴補液治療。 若家長發現孩子高燒不退、嗜睡不安、嚴重嘔吐、意識不清或抽搐、嚴重咳嗽、呼吸急促等, 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如何預防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中只有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通過疫苗預防, 其他腸病毒感染的預防主要依靠勤洗手, 不要讓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 不與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 避免病從口入。 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鼓勵母乳餵養, 加強營養, 多飲水, 經常參加室外活動, 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在集體托兒單位, 要經常對兒童玩具進行消毒, 注意飲食衛生, 餐具要煮沸消毒, 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潔和乾燥, 經常在陽光下晾曬。在流行期間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室內通風,病孩應該在家隔離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兒童。

經常在陽光下晾曬。在流行期間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室內通風,病孩應該在家隔離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