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花膠的種類

說到花膠, 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但是一般人對於花膠的瞭解一般都是在電視上面的, 而在現實生活了, 見過花膠的次數應該是很少的。 花膠還是比較珍貴的一種食品, 和魚翅、燕窩是齊名的, 可見花膠的珍貴之處。 花膠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 所以大家在電視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 主角身體虛弱的時候用花膠來補身體。

花膠是學名, 其實它就是魚肚, 只不過是幹的魚肚而已, 一般花膠的名貴程度是由魚來決定的, 很多高級的花膠是採用中華鱘的魚肚製作而成的, 所以這種花膠的價格更高, 營養價值更加豐富。 另外, 花膠的種類是很多的, 下面就來說說花膠的種類。

花膠種類很多, 頂級的有正宗黃花膠和白花膠, 市面上很少見到, 漁民捕魚後多數即自行享用了。 黃花魚肚有很多名稱, 如原只魚鰾未剖開加工成圓筒形的稱筒膠, 體形較小而薄的稱為吊片,

數片鮮鰾黏搭而成的體厚片大、但不十分透明者為搭片、塊膠, 加工成帶形的, 名曰長膠、帶膠等。

廣肚

目前, 在市面上買到的靚花膠, 大多是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的“廣肚公”。 “廣肚”是一個總稱, 只要體形較大者, 都被稱作“廣肚”。 廣肚有雌雄之分, 雄性的“廣肚公”形如馬鞍, 肚身中部較厚, 而兩邊較薄, 身呈V字條紋,以質地結實、厚身、幹淡、呈金黃色為佳, 呈半透明狀為上品, 烹調後結實彈牙。 至於“廣肚乸”, 則略圓而平展, 形似波板, 身呈橫紋或呈波浪紋, 質較薄, 質感、口感均略遜, 價錢亦便宜四至五成。

劄膠(紮肚)

原產中南美洲, 當地原稱“長肚”, 肚形長而窄, “窄”字後來在行內寫成“劄”字。 劄膠亦分雌雄, 肚母厚身, 賣相好, 煲後易成糯米粉狀並粘牙。

膠公則薄身肉爽, 煮起來不易溶。

鴨泡魚肚 俗稱花膠筒, “鴨泡肚”因未剖開, 形似荷包而得名, 多來自中美洲巴拿馬一帶, 是一種淡水草鱸魚的魚鰾, 其特點是不韌身、脆口, 價錢適中, 家庭主婦多用鴨泡魚肚來煲湯。

花心魚肚即是內囊未能幹透的魚肚。 一些漁民在岸邊曬魚肚, 有時落雨來不及收, 便會形成外面幹、內囊未能幹透的狀況, 這種魚肚不宜食。

花膠的品種 按檔次的高低可分為金錢、赤嘴、斗湖、北海、雙芽、金龍、鰻瞟等。 金錢膠價格昂貴, 產量極少, 一般不適合普通人的補養。 赤嘴裡面也分了幾個品種, 按產地等分為白花膠、浙江大耳、湛江赤嘴、紅雞赤嘴、素水赤嘴等等,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有紅雞赤嘴、素水赤嘴,

赤嘴膠的膠質細膩, 黏度好, 燉熟後湯水清。 北海的主要產自廣西、巴西和阿根廷等, 現在市面上銷量較好的品種, 其膠質次於赤嘴膠;雙芽主要產自孟加拉、印度等, 肉質較粗糙; 斗湖主要產自廣東、浙江、泰國等, 品質與北海差不多。 金龍和鰻瞟一般用油發的方法, 作為菜膠使用。

其實, 花膠的種類還有好多, 上面介紹的廣肚、紮肚還有花心魚肚都是比較常見的花膠, 同樣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花膠對於身體有很多的好處, 通常都是給人滋補身體用的, 但是因為花膠的價格普遍比較高, 所以一般人也是不會買來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