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微博熱傳 說法太絕對

俗話說, 人是鐵飯是鋼, 可近日一則題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帖子在微博、微信圈廣為流傳。 網帖稱, 白米飯幾乎不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只有澱粉和糖, 是典型的高糖、高熱量、低蛋白的垃圾食品。 這是真的嗎?

聳人聽聞的標題讓網友們大吃一驚:難道吃米飯都有錯?對此, 營養專家指出,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的說法過於絕對, 食品沒有好壞之分, 不能一味地否定或絕對地肯定某一類食物,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食物多樣化。

焦點一:

吃白米飯是取其糟粕?

題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帖子, 洋洋灑灑數千字,

對白米飯發起了聲討。

網帖稱, 南瓜、地瓜、土豆、芋頭、大豆, 可以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 且它們都是足夠卻不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糖)的來源。 而白米飯卻完全不同, 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澱粉和糖。

“食+反=飯, 意思就是吃反了!”網帖進一步指出, 另外一個中文字“粕”, 拆開來看, “白+米=粕”,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意思就是應該把米的穀殼、米胚芽留下來, 把白米倒掉。 “現代營養學家已經從米殼中提取了至少兩種營養素, 遺憾的是, 我們堅持倒過來‘去其精華, 取其糟粕’, 並且拿這個糟粕作為我們一日三餐的主食。 ”

事實難道真是如此?對此, 專家表示, 穀物外殼確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素, 在進行精細加工的過程中,

大量營養素會流失, 但這並不意味著白米飯“一無是處”, 更談不上是垃圾食品。

事實上, 米飯的營養成分並非網帖說得那麼“不堪”。 米飯的營養成分表顯示, 碳水化合物占70%-80%, 蛋白質占8%-10%, 脂肪占1%。 此外, 米飯還含有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由此可見, 米飯的營養成分並不單一。

據營養專家介紹, 米飯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卻是人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 因為米飯分解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直接被身體消化、吸收, 轉換成能量, 是被身體當成“燃料”直接使用的。 碳水化合物除了供能, 還參與構成細胞和組織, 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 如果血糖濃度下降, 腦組織可能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 造成功能性障礙。

所以,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之一。

焦點二:

吃多了白米飯易得慢性病?

除了質疑白米飯是垃圾食品, 該網帖還稱如今高發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其真正原因是吃多了白米飯。

網帖稱, 白米飯的升糖指數(食物進入人體後血糖即時升高指標)高達87, 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 而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 其含糖量都同樣不可忽視。 100克地瓜含糖只有27克, 100土豆含糖17克, 但是每100克的穀類, 含糖卻都在76克左右。 “很多糖尿病病人被錯誤地告知不要吃水果, 卻無所顧忌地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相當於一碗一碗的糖!”

按照網帖的說法, 如果吃多了米飯, 日積月累, 最終會得上糖尿病。 而多餘的糖, 如果沒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

就必定被轉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組織或者血液中, 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臟病。

白米飯不但沒有營養, 還會致病, 這讓很多網友接受不了。 其實, 這種說法簡直是危言聳聽, 國人正因為長期以穀類為主食, 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遠遠低於以高蛋白、高脂肪肉類為主食的歐美。 不禁反問:“1980年對全國14省市進行糖尿病患病率的調查顯示, 糖尿病患病率為0.67%, 到現在已超過1億人。 這到底是大米飯吃多了, 還是大魚大肉吃多了?”

有專家指出, 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高, 但並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飯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結論。 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適量, 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此會患上糖尿病。

“事實上, 穀類食物吃少了, 反而會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風險。 ”專家表示, 谷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 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 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 以穀類為主的膳食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 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 對預防心腦血管、糖尿病和癌症有益。 若營養的基石不穩固, 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進而導致免疫力低下, 易感染細菌、病毒等。 更重要的是, 每天的主食攝入低於50%, 就會導致慢病。 如果米飯吃得少了, 而油脂或脂肪卻吃得多了, 反而容易引起血脂異常和肥胖等問題。

多位元營養專家指出, 飲食結構不合理、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才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元兇”。 據專家介紹,

碳水化合物並不是血糖的唯一來源, 蛋白質和脂肪等非糖物質在體內經糖異生途徑也可轉變為血糖。 一個有力的例證是, 近2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主食消費呈明顯下降趨勢, 而糖尿病發病最高的城市居民谷類食物攝入量最少, 所以簡單地將我國糖尿病增多歸因於米飯吃得多是不正確的。

專家釋疑:

沒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 不斷會出現如下情形:某類食物被捧上了天, 受到人們熱烈追捧;而另外有一些食物則被標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籤, 經常受到批判。 對此, 專家指出, 人類需要多種多樣的食物, 各種食物都有其營養優勢,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 關鍵在於平衡。 沒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生活方式。

“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專家表示,張悟本曾宣揚綠豆可以治百病,就是過分強調了綠豆的正面作用,是不科學的。雖然綠豆確實好,但卻沒有那麼神。而一些人們眼中的垃圾食品也並非一無是處。“油炸食品,大家都覺得是垃圾食品,但是對於一個急需補充能量的人來說,如,貧困地區的孩子、饑餓營養不良的人群,油炸食品是一個很好的來源,能迅速滿足能量需求。”

事實上,目前只有一種食物可以滿足所有營養問題,那就是6個月以內嬰兒喝的母乳,其他的食物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就要求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必須多樣化,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首先是大類的多樣化,穀類、蔬菜、水果、牛奶都要吃,而每一大類下面的小類還要多樣化,比如,谷類包括米、面、雜糧等。”

“食品沒有好與壞,我們可以根據其營養價值進行取捨。”大家應該堅持一個營養原則,做到種類平衡、攝入和消耗平衡。違反了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

張虎軍: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客座教授,第四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某一類食物,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專家表示,張悟本曾宣揚綠豆可以治百病,就是過分強調了綠豆的正面作用,是不科學的。雖然綠豆確實好,但卻沒有那麼神。而一些人們眼中的垃圾食品也並非一無是處。“油炸食品,大家都覺得是垃圾食品,但是對於一個急需補充能量的人來說,如,貧困地區的孩子、饑餓營養不良的人群,油炸食品是一個很好的來源,能迅速滿足能量需求。”

事實上,目前只有一種食物可以滿足所有營養問題,那就是6個月以內嬰兒喝的母乳,其他的食物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就要求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必須多樣化,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首先是大類的多樣化,穀類、蔬菜、水果、牛奶都要吃,而每一大類下面的小類還要多樣化,比如,谷類包括米、面、雜糧等。”

“食品沒有好與壞,我們可以根據其營養價值進行取捨。”大家應該堅持一個營養原則,做到種類平衡、攝入和消耗平衡。違反了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

張虎軍: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客座教授,第四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