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溶血病會有什麼症狀?

新生兒溶血病其實是一種比較多發的疾病, 主要原因是新生兒和母體的血型不一致, 並且母血中的抗體會破壞新生兒的血紅細胞, 如果治療不及時, 會對孩子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脅。 一般新生兒會有明顯的病症, 比如肝脾腫大、貧血、全身浮腫等等。

1、黃疸紅細胞破壞分解出來的膽紅素呈黃色, 它可以分佈於人體全身, 使機體組織的顏色變黃, 由於皮膚和鞏膜(俗稱白眼珠)位於機體表面, 發黃最為明顯, 也就是黃疸。 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後都會有黃疸的表現, 但當黃疸出現過早、發展過快, 或血中膽紅素水準過高時, 就要注意有發生溶血症的可能。 溶血症嬰兒的黃疸常於出生後24小時內或第2天出現。

2、肝脾腫大輕症無明顯增大, 重症溶血時, 出現胎兒水腫並可有明顯肝脾增大, 這種症狀多見於Rh溶血病。

3、貧血患兒均有輕重不等貧血, 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 全身浮腫。

4、膽紅素腦病血中膽紅素水準過高時會損傷腦細胞, 引起膽紅素腦病, 這是溶血病最嚴重的合併症。 一般發生在分娩後2—7天, 表現為黃疸加重, 患兒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如嗜睡、餵養困難、雙眼凝視、驚厥等。 如不及時治療, 可致死亡或有運動功能障礙、智慧落後等後遺症。

5、神經症狀出現嗜睡、拒奶、四肢鬆軟, 繼而抽搐, 表現為兩眼凝視、眨服、四肢陣陣發硬伸直, 或全身角弓反張, 有時尖叫等表現即稱核黃疸或膽紅素腦病, 常於血清膽紅素達20mg/dl以上時發生, 是由於間接膽紅素進入腦組織中,

損傷腦細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