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獼猴桃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拼音名】Mí Hóu Táo Zhī Yè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Yangtao Actinidia

【來源】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獼猴桃 藤本。 幼枝赤色, 同葉柄密生灰棕色柔毛, 老枝無毛;髓大, 白色, 片狀。 單葉互生;葉柄長達6cm;葉片紙質, 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 長5-17cm, 先端突尖、微凹或平截, 基部闊步楔形至心臟形, 邊緣有刺毛狀齒, 上面暗綠色, 僅葉脈有毛, 下面灰白色, 密生灰棕色星狀絨毛。 花單生或數朵聚生於葉腋;單性花, 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萼片5, 稀4, 基部稍連合, 與花梗被淡棕色絨毛;花瓣5,

稀4, 或多至6-7片, 剛開放時呈乳白色, 後變黃色;雄蕊多數, 花藥背著;子房上位, 多室, 花柱絲狀, 多數。 漿果卵圓形或長圓形, 長3-5cm, 密生棕色長毛, 有香氣。 種子細小, 黑色。 花期6-7月, 果熟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長于山地林間或灌叢中, 常繞於他物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南及陝西、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幼枝直徑4-8mm, 密被灰白色茸毛、褐色長硬或鐵銹色刺毛, 老枝禿淨或有殘留, 皮孔長圓形, 明顯或不明顯;質脆, 易折斷, 髓部白色或淡褐色, 片層狀。 完整葉闊卵形、近圓形或倒卵形, 長6-16cm, 寬7-15cm;先端平截、微凹或有突尖, 基部鈍圓形或淺心形, 邊緣具直伸睫狀小齒;上面僅中脈及側脈有少數軟毛或散被短糙毛,

下麵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狀絨, 兩面均枯綠色;側脈5-8對, 橫脈較發達, 易見;葉柄長3-6(-10)cm, 被灰白色茸毛或黃褐色長硬毛, 或鐵銹色硬毛狀刺毛。 氣微, 味微苦澀。

【性味】微苦;澀;涼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癰腫瘡瘍;燙傷;風濕關節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爛或研末敷。

【附方】①治婦人乳癰:鮮獼猴桃葉一握, 和適當的酒糟、紅糖搗爛, 加熱外敷, 每天早晚各換一次。 (《福建民問草藥》)②治燙傷;獼猴桃葉, 搗爛, 加石灰少許, 敷患處。 (《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開寶本草》:殺蟲。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