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期 5歲以內孩子家長要當心

國家疾控中心資料顯示, 2017年全國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92萬, 死亡病例95人, 在丙類傳染病報告中發病、死亡人數皆為最高。 根據近年情況, 每年進入4月份後手足口病例會陡然增加。 本報記者昨日從疾控部門和醫院瞭解到, 目前廣州市內手足口病發病仍處於散發, 但專家認為不能掉以輕心, 並建議假如5歲以下兒童在近期出現手足、肛周皮疹等可疑症狀, 家長應該提高警惕。 最好在1歲左右接種EV71疫苗, 以降低患上重症手足口病甚至因此致命的風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通訊員易靈敏、陳昊

一到4月病例陡然增加

近日, 中國疾控中心對全國手足口病疫情形勢分析認為, 近年來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發病呈上升趨勢, 重症和死亡呈下降趨勢, 報告發病、重症和死亡呈隔年高發特徵。 據瞭解, 目前廣州市內手足口病只處於低水準流行狀態, 但由於2016年春季廣東手足口病發病報告數為近幾年來最高, 因此專家認為對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季節不能掉以輕心。

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介紹, 每年全省約有1/10手足口病患兒在該院治療, 該院同時還是重症手足口病定點治療醫院, 有一套手足口病應急管理制度及流程。 據往年經驗, 在每年4月~7月、9月~10月是手足口病的兩個高峰期, “每年一進入4月, 病例就會陡然增加,

去年4月, 只用了半個月時間, 手足口病每週門診量就從二三十人增加到三四百人”。 為了應對今年的流行季, 該院感染病區正在為“騰床位”做準備, 在必要的情況下, 感染病區51張病床、綜合病區37張後備床位可用於收治手足口病患兒。

徐翼介紹, 手足口病可以通過消化道排泄物、呼吸道飛沫傳播, 在日常生活密切接觸中容易傳染。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大約有3~5天, 早期會出現手腳、臀部皮疹, 口部皰疹, 小嬰兒可能會表現為流口水、抗拒進食。 “如果有發熱, 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溫, 38.5℃以上可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都是安全的。 ”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 大部分病例在5到7天都可以自行恢復, 專家建議就近治療。 但是, 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一定要警惕。

徐翼表示,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很多種, 但超過95%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都是感染EV71引起的。 EV71是嗜神經毒, 會侵犯腦幹、脊髓, 可導致死亡。 2014年, 該院收到一名從縣級醫院轉來的重症患兒, 一到達後立即上了呼吸機, 呼吸機管道中都出現了血性分泌物, 說明已經出現了肺出血, “如果晚來半小時或者10分鐘, 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救不過來了。 ”徐翼說。

5歲以內病患應多加注意

對於家長來說, 如何發現重症手足口病的苗頭呢?“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徐翼說,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集中在5歲以內、死亡病例集中在3歲以內。 手足口病早期有的症狀和呼吸道感染類似, 但假如上述年齡段的孩子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出現了可疑症狀,

家長心中就要有根弦, 如果發燒持續在38.5℃以上、吃了退燒藥退熱效果也不好, 並且出現了驚跳、抽搐、嘔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四肢發涼、皮膚發紫發花等情況, 這個時候就一定要馬上到醫院就診。

預防手足口病:

接種EV71疫苗注意手衛生

由於EV71可造成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 徐翼建議6個月到5歲以內兒童接種EV71疫苗, “我們觀察到, 這個疫苗是相當安全的。 一般接種兩針, 中間間隔4周, 保護率可以達到95%, 免疫效果可以持續5年左右, 建議1歲左右接種, 就基本覆蓋了最容易出現重症、死亡的年齡段。 ”

要預防手足口病, 手衛生非常重要。 徐翼提醒, 除了孩子要注意飯前便後清潔雙手以外, 大人的手部衛生也不能忽略。 “提醒家長們,

外出回家照顧孩子前, 一定要清潔好雙手。 ”

另外, 患上手足口病後, 孩子應該居家隔離至少兩周, “過了兩周之後, 飛沫裡病毒量會顯著下降, 但是大便中排毒的時間會長達三四周甚至更長, 因此處理手足口病患兒的便便要及時, 並且要注意清潔。 ”